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视频编码质量评价 | 第11页 |
·视频编码标准简介 | 第11-16页 |
·H.26x系列 | 第12-14页 |
·MPEG系列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视频数据编码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校车远程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第17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H.264视频数据编码技术 | 第19-37页 |
·视频压缩编码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预测编码 | 第19-20页 |
·变换编码 | 第20-21页 |
·混合编码 | 第21页 |
·H.264编码系统介绍 | 第21-23页 |
·分层结构 | 第21-22页 |
·档次和级别 | 第22-23页 |
·H.264编解码器 | 第23-24页 |
·编码器 | 第23页 |
·解码器 | 第23-24页 |
·H.264主要技术 | 第24-36页 |
·帧内预测 | 第24-34页 |
·4×4亮度预测模式 | 第25-29页 |
·16×16亮度预测模式 | 第29-31页 |
·8×8色度块预测模式 | 第31-34页 |
·帧间预测 | 第34-35页 |
·整数变换与量化 | 第35页 |
·熵编码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H.264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算法 | 第37-47页 |
·率失真理论 | 第37-40页 |
·理论分析 | 第37-39页 |
·宏块编码模式选择的率失真优化 | 第39-40页 |
·帧内预测代价函数模型 | 第40-41页 |
·率失真优化(RDO)模型 | 第40页 |
·SAD(SATD)模型 | 第40-41页 |
·两种函数模型的比较 | 第41页 |
·H.264帧内预测模式选择全搜索算法及其复杂度分析 | 第41-42页 |
·全搜索算法 | 第41-42页 |
·复杂度分析 | 第42页 |
·H.264帧内预测核心编码函数 | 第42页 |
·帧内预测模式快速选择算法研究现状 | 第42-46页 |
·基于纹理方向的快速模式选择方法 | 第42-45页 |
·基于SATD的快速模式选择方法 | 第45页 |
·基于最佳模式概率的快速模式选择方法 | 第45页 |
·基于递推模式的快速模式选择方法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H.264帧内预测模式选择改进算法 | 第47-55页 |
·块模式选择 | 第47-48页 |
·色度块与亮度块预测模式相对独立性 | 第48-49页 |
·邻块预测模式相关性 | 第49-50页 |
·算法流程图 | 第50-52页 |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H.264在校车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 第55-70页 |
·校车远程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第55-57页 |
·需求分析 | 第55页 |
·系统架构 | 第55-57页 |
·硬件平台设计 | 第57-58页 |
·硬件架构选型 | 第57页 |
·视频监控终端硬件架构 | 第57-58页 |
·主要模块说明 | 第58-64页 |
·TMS320DM365处理器 | 第58-62页 |
·TMS320DM365ARM子系统 | 第59-60页 |
·TMS320DM365 VPSS子系统 | 第60-62页 |
·电源模块 | 第62-63页 |
·无线wifi模块 | 第63页 |
·视频采集模块 | 第63-64页 |
·系统性能测试 | 第64-69页 |
·测试环境 | 第64-67页 |
·性能分析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0-72页 |
·论文总结 | 第70页 |
·未来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