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中段纳如松多铅锌矿床成因研究
作者简介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27页 |
§1.1 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2 研究区概况 | 第16-18页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4页 |
·全球Pb-Zn矿床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冈底斯Pb-Zn矿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纳如松多矿床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1.5 主要工作量与主要进展 | 第26-27页 |
·主要工作量 | 第26页 |
·主要进展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7-42页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第27-30页 |
§2.2 区域地层 | 第30-32页 |
·地层区划 | 第30页 |
·地层特征 | 第30-32页 |
§2.3 区域构造 | 第32-33页 |
·东西(近东西)向 | 第32页 |
·北东、北西向 | 第32-33页 |
·南北向 | 第33页 |
§2.4 区域岩浆岩 | 第33-35页 |
·侵入岩 | 第33-35页 |
·火山岩 | 第35页 |
§2.5 区域地球物理 | 第35-36页 |
·区域重力场 | 第35页 |
·区域航磁 | 第35-36页 |
§2.6 区域地球化学 | 第36-37页 |
·地球化学景观 | 第36页 |
·水系沉积物异常 | 第36-37页 |
§2.7 区域矿产概况 | 第37-42页 |
·冈底斯带主要矿产 | 第37页 |
·冈底斯带构造演化 | 第37-39页 |
·主要成矿期与矿床类型 | 第39-42页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42-65页 |
§3.1 矿区地层 | 第42-47页 |
·上古生界 | 第42-46页 |
·新生界 | 第46-47页 |
§3.2 矿区构造 | 第47-51页 |
·东西向(近东西向)断裂 | 第47-49页 |
·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 | 第49-50页 |
·南北向断裂 | 第50-51页 |
·裂隙构造 | 第51页 |
§3.3 矿区岩浆岩 | 第51-55页 |
·空间分布 | 第51-52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52-55页 |
§3.4 矿体特征 | 第55-60页 |
·东矿段 | 第55-59页 |
·西矿段 | 第59-60页 |
§3.6 矿石学特征 | 第60-62页 |
·矿石类型 | 第60-61页 |
·矿物组成 | 第61-62页 |
·矿石组构 | 第62页 |
·矿物生成顺序 | 第62页 |
§3.7 围岩蚀变及成矿期次 | 第62-64页 |
·蚀变矿物与空间分布特征 | 第63页 |
·成矿期(阶段) | 第63-64页 |
§3.8 矿化类型及其空间组合 | 第64-65页 |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65-84页 |
§4.1 锆石U-Pb年代学 | 第65-70页 |
·分析方法 | 第65页 |
·分析结果 | 第65-70页 |
·小结 | 第70页 |
§4.2 岩石地球化学 | 第70-79页 |
·岩石化学 | 第70-73页 |
·稀土元素 | 第73-77页 |
·微量元素 | 第77-79页 |
§4.3 矿床同位素特征 | 第79-84页 |
·岩浆岩Sr-Nd同位素 | 第79-81页 |
·岩浆岩与矿石Pb同位素 | 第81-82页 |
·氧-硫同位素 | 第82-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矿床成因探讨 | 第84-93页 |
§5.1 成矿动力学背景 | 第84-85页 |
§5.2 成岩成矿的物质源区 | 第85-89页 |
·岩浆源区与构造环境 | 第85-86页 |
·岩石成因与化学印记 | 第86-88页 |
·成矿物质与流体 | 第88-89页 |
§5.3 成矿过程与成矿模式 | 第89-93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93-95页 |
§6.1 结论 | 第93-94页 |
§6.2 存在问题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6页 |
图版Ⅰ | 第106-110页 |
图版Ⅱ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