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湖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7页
     ·国外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第12-14页
     ·国内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第14-17页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第17-22页
     ·研究目的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研究数据选择和方法第19-20页
     ·文章的创新点第20-21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2-26页
   ·系统论第22页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第22-23页
   ·农业区位论第23-24页
   ·集约经营理论第24-25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5-26页
第三章 湖南省地域概况及农用地情况分析第26-39页
   ·研究区概况第26-29页
     ·地理位置第26-27页
     ·地形地貌第27页
     ·经济发展情况第27-28页
     ·土地利用结构第28-29页
   ·农用地资源情况分析第29-39页
     ·全省各市农业产值情况第29-30页
     ·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分布情况第30-31页
     ·全省耕地分布情况第31-32页
     ·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情况第32-35页
     ·全省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第35-39页
第四章 湖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构建第39-56页
   ·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第39-40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40-42页
     ·系统性原则第40-41页
     ·可比性原则第41页
     ·动态性原则第41页
     ·独立性原则第41页
     ·代表性原则第41-42页
     ·数据易于获取原则第42页
   ·指标的筛选方法第42-43页
     ·定性分析法第42页
     ·定量分析法第42页
     ·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法第42-43页
   ·评价指标的确定第43-44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第44-45页
     ·农用地生产投入强度对应指标解释第44-45页
     ·农用地产出效益对应指标解释第45页
     ·农用地持续利用状况对应指标解释第45页
   ·指标的无量纲处理第45-46页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6-53页
     ·层次分析确定权重第47-50页
     ·熵值法确定权重第50-52页
     ·最终权重的确定第52-53页
   ·综合评价模型的确定第53-56页
     ·加权求和法第53-54页
     ·几何平均法第54页
     ·限制系数法第54-55页
     ·最终综合模型的确定第55-56页
第五章 湖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第56-74页
   ·单项指标结果分析第56-61页
   ·湖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第61-74页
     ·准则层指标综合评价第61-68页
     ·目标层指标综合评价第68-74页
第六章 对策和建议第74-80页
   ·保障农用地数量,尤其是耕地的数量第74-75页
   ·优化农用地结构,提高农用地质量第75页
   ·优化农用地开发利用秩序第75页
   ·提高农用地开发利用效益第75-76页
   ·重点提高实际利用效益低地区的农用地利用效益第76页
   ·清查全省农用地情况,建立农用地动态监管系统第76-77页
   ·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第77页
   ·分区制定农用地集约利用标准、措施第77-80页
     ·湘北地区第77-78页
     ·长株潭地区第78页
     ·湘南地区第78-79页
     ·湘西地区第79页
     ·湘中地区第79-80页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第80-83页
   ·结论第80-81页
   ·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沙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融资模式研究
下一篇: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的地方政府管理困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