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违法用地行为归因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1 绪论 | 第7-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11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8-9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对比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实地调查法 | 第11页 |
| ·文献法 | 第11-12页 |
| ·统计与数理分析法 | 第12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2 概念分析与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 ·概念分析 | 第13-15页 |
| ·土地 | 第13页 |
| ·土地违法行为 | 第13-14页 |
| ·土地制度 | 第14页 |
| ·土地产权 | 第14页 |
| ·归因 | 第14-15页 |
| ·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 ·稀缺性理论 | 第15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5页 |
| ·制度周期理论 | 第15-16页 |
|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理论 | 第16-17页 |
| ·人地关系理论 | 第17-18页 |
| 3 我国土地违法行为现状研究 | 第18-31页 |
| ·土地违法行为总体现状 | 第18-19页 |
| ·土地违法行为主体研究 | 第19-24页 |
| ·政府土地违法行为 | 第19-22页 |
| ·村(组)集体土地违法行为 | 第22页 |
| ·企事业单位土地违法行为 | 第22页 |
| ·个人土地违法行为 | 第22-24页 |
| ·土地违法行为空间研究 | 第24-31页 |
| ·我国土地违法行为总体空间现状 | 第24-27页 |
| ·我国土地违法行为各地区空间现状 | 第27-29页 |
| ·土地违法行为与社会经济水平相关性分析 | 第29-31页 |
| 4 我国土地违法行为归因分析 | 第31-38页 |
| ·土地违法行为一般原因 | 第31-34页 |
| ·土地违法行为宣传不够 | 第31-32页 |
| ·观念及法律意识淡薄 | 第32页 |
| ·土地违法查处力度不够 | 第32-33页 |
| ·土地法律制度的缺陷 | 第33-34页 |
| ·土地违法行为深层次原因 | 第34-38页 |
| ·土地供给模式的缺陷 | 第34-35页 |
| ·管理体制缺陷 | 第35页 |
| ·土地规划与土地审批程序缺陷 | 第35-36页 |
| ·土地违法行为处罚缺陷 | 第36页 |
| ·农民权益缺陷 | 第36-38页 |
| 5 控制土地违法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 第38-43页 |
| ·预防措施 | 第38-39页 |
| ·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 第38页 |
| ·强化公众参与和举报机制 | 第38页 |
| ·开展动态检查 | 第38页 |
| ·建设土地执法信息化体系 | 第38页 |
| ·建立奖惩制度 | 第38-39页 |
| ·加强土地国情教育 | 第39页 |
| ·加大查处与处罚力度 | 第39页 |
| ·土地执法要有重点 | 第39-40页 |
| ·完善法律制度 | 第40页 |
| ·健全土地市场 | 第40页 |
| ·改进供给制度 | 第40-41页 |
| ·改革征地制度 | 第41页 |
| ·强化体制方面 | 第41-43页 |
| ·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困难 | 第41页 |
| ·改革地方政绩考核体系 | 第41页 |
| ·强化共同责任机制 | 第41-43页 |
|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3-44页 |
| ·研究不足 | 第43页 |
| ·展望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附录 | 第46-47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的课题研究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