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储能技术及智能调度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插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6页 |
·风力资源的发展 | 第12-14页 |
·储能装置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风电与储能技术结合的意义 | 第15-16页 |
·风电储能技术及智能调度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储能方式 | 第16-17页 |
·风电-抽水蓄能联合系统的研究 | 第17-20页 |
·论文的内容与结构 | 第20-22页 |
·论文的内容 | 第20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20-22页 |
第2章 风力发电与抽水蓄能的理论基础 | 第22-31页 |
·风力发电理论 | 第22-24页 |
·风力发电原理 | 第22-23页 |
·风能的变化 | 第23-24页 |
·风力发电储能技术原理 | 第24-27页 |
·蓄电池储能 | 第25-26页 |
·超导储能(SMES) | 第26页 |
·飞轮储能 | 第26-27页 |
·压缩空气储能 | 第27页 |
·其他储能方式 | 第27页 |
·风力发电的抽水蓄能技术 | 第27-30页 |
·抽水蓄能电站的产生及发展 | 第27-28页 |
·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 | 第28页 |
·抽水蓄能电站的分类及运行 | 第28-29页 |
·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方式及其功能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于模糊优化的多目标进化算法 | 第31-43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多目标系统的多目标模糊优选理论 | 第32-35页 |
·目标相对优属度概念与公式 | 第32-33页 |
·多目标系统模糊优选模型 | 第33-35页 |
·进化算法 | 第35-36页 |
·基于模糊优化的多目标进化算法(FMOEA) | 第36-41页 |
·适应度的模糊优选模型 | 第36-38页 |
·种群的小生境处理 | 第38-39页 |
·精英选种策略 | 第39-40页 |
·约束条件处理 | 第40-41页 |
·算法步骤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风电—抽水蓄能系统的联合优化调度 | 第43-56页 |
·引言 | 第43页 |
·风电场电气主接线 | 第43-45页 |
·风电场内电气主接线 | 第43-44页 |
·风电场与电力系统的电气主接线 | 第44页 |
·风电—抽水蓄能联合系统电气主接线 | 第44-45页 |
·风电—抽水蓄能联合系统优化模型1 | 第45-50页 |
·风电场输出功率的高斯模型 | 第45-46页 |
·最优经济性模型 | 第46页 |
·参数设置 | 第46-47页 |
·仿真分析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风电—抽水蓄能联合系统优化模型2 | 第50-55页 |
·经济效益最大化模型 | 第50-52页 |
·功率误差最小化模型 | 第52页 |
·参数设置 | 第52-53页 |
·仿真分析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本文总结 | 第56-57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