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整机热变形及误差补偿的研究
| 目录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最新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本章小节 | 第17-18页 |
| 第2章 整机热特性研究的基本理论 | 第18-31页 |
| ·传热学经典理论 | 第18页 |
| ·热传递的基本方式 | 第18-20页 |
| ·热传导 | 第18-19页 |
| ·热对流 | 第19页 |
| ·热辐射 | 第19-20页 |
| ·热分析的有限元理论研究 | 第20-27页 |
| ·热分析分类 | 第20-21页 |
| ·温度场 | 第21-22页 |
| ·热传导的微分方程 | 第22-24页 |
| ·热变形基本方程 | 第24页 |
| ·定解条件 | 第24-27页 |
| ·ANSYS Workbench热分析 | 第27-30页 |
| ·ANSYA Workbench热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27页 |
| ·ANSYA Workbench的热分析功能 | 第27-29页 |
| ·ANSYS热分析基本步骤 | 第29页 |
| ·热—结构耦合场分析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整机热特性分析 | 第31-50页 |
| ·复合加工中心整机的基本结构 | 第31页 |
| ·整机的热源分析及发热量的计算 | 第31-38页 |
| ·整机的热源分析 | 第32-33页 |
| ·整机各主要热源发热量的计算 | 第33-37页 |
| ·切削热 | 第37-38页 |
| ·环境温度 | 第38页 |
| ·整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40页 |
| ·整机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及简化 | 第38-39页 |
| ·整机的有限元模型 | 第39-40页 |
| ·整机的温度场与热变形分析 | 第40-49页 |
| ·整机有限元热分析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0-46页 |
| ·整机的温度场分析 | 第46-48页 |
| ·整机的热—结构耦合分析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4章 整机最佳测温点优化选择的方法及应用 | 第50-57页 |
| ·测温点选择的理论分析 | 第50-51页 |
| ·最佳测温点的优化方法 | 第51-54页 |
| ·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分析原理及应用 | 第54-56页 |
| ·分析原理 | 第54-55页 |
| ·温度变量分组优化的应用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整机热误差补偿措施的研究 | 第57-63页 |
| ·热误差的来源及测量 | 第57-59页 |
| ·热误差补偿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59-60页 |
| ·多元线性回归法 | 第59页 |
| ·热误差补偿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 ·热误差补偿的实现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
| 附录B 经验常数f_0、f_1、P_1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