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柴油副产甘油生产胶粘剂的研究
| 作者简介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 §1.1 生物柴油概况 | 第12-13页 |
| ·生物柴油的定义及其特点 | 第12-13页 |
| ·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 | 第13页 |
| §1.2 生物柴油的发展状况 | 第13-15页 |
| ·国外生物柴油的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 ·国内生物柴油的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 §1.3 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应用状况 | 第15-18页 |
| ·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 | 第15-16页 |
| ·甘油的制备方法 | 第16页 |
| ·甘油的综合利用及前景 | 第16-18页 |
| §1.4 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的深度开发 | 第18-23页 |
| ·生产1,3-丙二醇 | 第18-19页 |
| ·生产1,2-丙二醇 | 第19页 |
| ·生产环氧氯丙烷 | 第19-20页 |
| ·生产乙二醇 | 第20-21页 |
| ·生产氢气 | 第21页 |
| ·生产丙烯醛 | 第21-22页 |
| ·生产二羟基丙酮 | 第22页 |
| ·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 | 第22-23页 |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生物柴油副产甘油的预处理 | 第25-29页 |
| §2.1 试验部分 | 第25-27页 |
|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25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27页 |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7-28页 |
| ·稀释剂甲醇用量对甘油回收率的影响 | 第27页 |
| ·pH值对甘油回收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 §2.3 结论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副产粗甘油的去杂工艺条件研究 | 第29-36页 |
| §3.1 试验部分 | 第29-30页 |
|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 ·不同絮凝剂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30页 |
| ·絮凝剂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30-32页 |
| ·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 ·絮凝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3 结论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粗甘油与丁二酸酐的交联反应 | 第36-41页 |
| §4.1 试验部分 | 第36页 |
|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36页 |
| ·甘油与丁二酸酐的交联反应 | 第36页 |
| ·粘度的测定 | 第36页 |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 ·甘油与丁二酸酐的交联反应 | 第36-37页 |
| ·反应温度及时间对交联反应的影响 | 第37-39页 |
| ·甘油与丁二酸酐的配比对交联反应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甘油与丁二酸酐的配比对粘度的影响 | 第40页 |
| §4.3 结论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副产甘油制备胶粘剂的研究 | 第41-46页 |
| §5.1 试验部分 | 第41-42页 |
|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41页 |
| ·胶粘剂的制备及使用 | 第41页 |
| ·胶粘剂的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41-42页 |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 ·甘油与丁二酸酐的配比对胶粘剂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固化温度及时间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 ·胶粘剂红外表征 | 第44页 |
| ·胶粘剂断口形貌分析 | 第44-45页 |
| §5.3 结论 | 第45-4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