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 | 第12-16页 |
| 二、我国有关网络犯罪的立法沿革及现状 | 第16-22页 |
| (一)我国网络犯罪的刑法立法沿革 | 第16-18页 |
| (二)我国网络犯罪的立法现状 | 第18-22页 |
| 1.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第18页 |
| 2.非法获取计算机数据罪 | 第18-19页 |
| 3.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第19页 |
| 4.为非法侵入或者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非法提供程序、工具罪 | 第19页 |
| 5.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第19-22页 |
| 三、我国网络犯罪刑法立法的缺陷分析 | 第22-28页 |
| (一)犯罪主体规定不完善 | 第22-23页 |
| 1.对青少年实施的网络犯罪缺乏规制 | 第22-23页 |
| 2.没有对单位实施网络犯罪进行规定 | 第23页 |
| (二)犯罪主观方面规定不全面 | 第23-24页 |
| (三)刑罚配置不合理 | 第24-25页 |
| 1.法定刑配置偏低 | 第24-25页 |
| 2.刑法处罚种类单一 | 第25页 |
| (四)罪名规定不完善 | 第25-26页 |
| (五)保护范围过窄 | 第26-28页 |
| 四、域外有关网络犯罪的刑法立法 | 第28-34页 |
| (一)美国 | 第28-29页 |
| (二)英国 | 第29-30页 |
| (三)德国 | 第30-31页 |
| (四)日本 | 第31页 |
| (五)《网络犯罪公约》 | 第31-34页 |
| 五、我国网络犯罪刑法立法的完善 | 第34-42页 |
| (一)完善网络犯罪主体 | 第34-35页 |
| 1.明确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八种重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 第34页 |
| 2.增设单位作为网络犯罪的主体 | 第34-35页 |
| (二)增设过失犯罪 | 第35-36页 |
| (三)完善刑罚配置 | 第36-37页 |
| 1.提高法定刑配置 | 第36页 |
| 2.增加资格刑的规定 | 第36-37页 |
| (四)完善网络犯罪罪名的设置 | 第37-40页 |
| 1.增设盗用网络服务罪 | 第38页 |
| 2.增加滥用网络系统罪 | 第38-39页 |
| 3.增设擅自中断网络服务罪 | 第39页 |
| 4.利用网络传播自杀方法信息罪 | 第39-40页 |
| (五)扩大保护范围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