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多图像源信息融合与增强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1页
1 绪论第11-16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14-16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4页
     ·章节安排第14-16页
2 多源图像融合第16-27页
   ·图像融合概述第16-17页
   ·图像融合层次第17-20页
     ·像素级图像融合第17-18页
     ·特征级图像融合第18-19页
     ·决策级图像融合第19-20页
     ·图像融合层次比较第20页
   ·图像融合效果评价体系第20-26页
     ·主观评价第21页
     ·客观评价第21-26页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多源图像配准第27-41页
   ·图像的预处理第27-29页
   ·图像配准第29-32页
     ·图像配准理论第29-30页
     ·图像配准典型方法第30-32页
   ·基于梯度边缘信息的互信息配准方法第32-36页
     ·图像梯度边缘提取第32-34页
     ·归一化互信息取大配准第34-35页
     ·金字塔分解优化第35-36页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36-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4 多源图像融合技术第41-57页
   ·典型图像融合方法第41-43页
   ·基于目标特征的小波变换融合方法第43-52页
     ·基于FCM的特征区域局部融合第44-49页
     ·基于小波变换的全局融合第49-52页
     ·算法实现流程和步骤第52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2-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5 融合图像信息增强第57-66页
   ·图像增强概述第57-58页
   ·图像增强方法第58-59页
   ·基于多尺度平滑的图像增强第59-65页
     ·红外和可见光融合图像的特点第59页
     ·基于多尺度平滑的融合图像增强第59-62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2-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6 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第66-75页
   ·红外与可见光成像平台第66-69页
     ·多源成像平台结构设计第66-67页
     ·成像平台设备第67-69页
   ·多源图像信息融合与增强软件系统第69-74页
     ·框架设计和实验环境第69-70页
     ·图像采集与显示模块设计第70页
     ·图像采集与存储模块设计第70-71页
     ·算法分析模块设计第71-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7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总结第75-76页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附录第82-83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缺陷识别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头肩轮廓特征的人头检测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