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4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城市管理理论概述 | 第14-20页 |
一、城市管理的概念 | 第14页 |
二、城市管理的特点 | 第14-15页 |
(一)管理的综合性 | 第14-15页 |
(二)管理的开放性 | 第15页 |
(三)管理的科学性 | 第15页 |
三、城市管理的内容 | 第15-17页 |
(一)城市的社会管理 | 第15-16页 |
(二)城市的经济管理 | 第16页 |
(三)城市的生态管理 | 第16页 |
(四)城市的基础设施管理 | 第16-17页 |
四、城市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 第17-20页 |
(一)城市规划理论 | 第17页 |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三)治理理论 | 第18页 |
(四)城市企业、区域竞争力理论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国外城市管理模式和启发 | 第20-26页 |
一、英国的城市管理 | 第20-21页 |
二、美国的城市管理 | 第21-22页 |
(一)市长——议会制 | 第21页 |
(二)市委员会制 | 第21页 |
(三)市经理制 | 第21-22页 |
(四)市行政长制 | 第22页 |
三、法国的城市管理 | 第22-23页 |
四、韩国的城市管理 | 第23页 |
五、国外城市管理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开封市城市管理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得失 | 第26-40页 |
一、开封市城市管理体制发展沿革 | 第26-28页 |
(一)我国城市管理的发展过程 | 第26-27页 |
(二)开封市城市管理发展沿革 | 第27-28页 |
二、开封市城市管理主要机构与职能 | 第28-33页 |
(一)开封市城市管理局 | 第28-29页 |
(二)其他相关的职能机构与部门 | 第29-33页 |
三、开封城市管理取得的主要成就 | 第33-36页 |
(一)市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 第33-35页 |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成效显著 | 第35-36页 |
(三)人性化管理助推和谐社会 | 第36页 |
四、开封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 第36-40页 |
(一)城乡一体化管理仍有欠缺 | 第36-37页 |
(二)执法人员执法理念有待转变 | 第37页 |
(三)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程度需要加强 | 第37页 |
(四)城市管理体制内部制约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开封市城市管理模式的特色 | 第40-52页 |
一、开封市城市管理模式的内容 | 第40-44页 |
(一)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制度 | 第40页 |
(二)规范考评方法和计分标准 | 第40-41页 |
(三)施行严格公正的奖惩措施 | 第41页 |
(四)实行市场化、科学化运作 | 第41-42页 |
(五)规范行政职权流程 | 第42-44页 |
二、开封市城市管理模式的特点 | 第44-48页 |
(一)采用“大城管”模式科学管理 | 第44页 |
(二)市场化、数字化管理取得初步成效 | 第44-45页 |
(三)城市文化助推人性化城市管理 | 第45-47页 |
(四)职能划分明确,基本解决职权交叉问题 | 第47页 |
(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开封城市管理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 第47-48页 |
三、开封市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 | 第48-52页 |
(一)更新城市管理理念 | 第48页 |
(二)转变城市管理模式 | 第48-49页 |
(三)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 第49页 |
(四)管理思路变“问题导向”为“成因导向” | 第49-50页 |
(五)从制度上完善城市管理委员会这一重要平台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