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城市景观格局合理性涵义 | 第11页 |
·城市景观格局合理性研究进展 | 第11页 |
·城市景观格局合理性评价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本研究判定景观格局合理性的方法 | 第14-17页 |
·基于环境容量及资源承载力的判定 | 第14-15页 |
·基于生态效率的判定 | 第15页 |
·景观格局指数判定 | 第15页 |
·综合参数指标体系判定 | 第15-16页 |
·模式识别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8-31页 |
·研究区简介 | 第18-20页 |
·区域范围及地形地貌 | 第18页 |
·气候情况及人文环境 | 第18-19页 |
·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 | 第19-20页 |
·研究区数据预处理 | 第20-30页 |
·数据来源 | 第20-22页 |
·数据处理步骤 | 第22-27页 |
·遥感影像分类 | 第27-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景观格局合理性判定 | 第31-58页 |
·城市景观格局合理性判定理论及原则 | 第31页 |
·基于环境容量及资源承载力的城市景观格局合理性判定 | 第31-34页 |
·环境容量及资源承载力理论研究 | 第31-32页 |
·资源承载力的角度分析 | 第32-33页 |
·环境容量的角度分析 | 第33-34页 |
·基于生态效率的城市景观格局合理性判定 | 第34-41页 |
·生态效率的概念 | 第34-35页 |
·生态效率的计算方法 | 第35页 |
·物质流的角度评价城市景观格局合理性 | 第35-37页 |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7-40页 |
·防城港生态效率评价 | 第40-41页 |
·基于景观指数的城市景观格局合理性判定 | 第41-56页 |
·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及最佳粒度选取 | 第41-46页 |
·景观指数间相关性分析及最优景观指数选取 | 第46-49页 |
·景观要素的合理性判定 | 第49-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基于PSR模型景观格局合理性综合判定 | 第58-70页 |
·综合评价体系概述 | 第58页 |
·PSR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 第58-59页 |
·PSR模型综合参数指标体系构建方式 | 第59页 |
·PSR模型的指标选取 | 第59-62页 |
·资源承载力指标 | 第60页 |
·生态效率指标 | 第60页 |
·景观指数指标 | 第60-61页 |
·其他指标 | 第61-62页 |
·城市景观格局综合评价指标 | 第62页 |
·PSR模型的具体研究方法 | 第62-64页 |
·标准化处理及综合评价 | 第63页 |
·指标权重确定 | 第63-64页 |
·评价模型公式 | 第64页 |
·评价模型计算结果 | 第64-65页 |
·精度检验 | 第65页 |
·防城港景观格局合理性模式识别 | 第65-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基于C#的模式识别系统 | 第70-84页 |
·模式识别简介 | 第70页 |
·景观格局模式识别系统设计 | 第70-83页 |
·设计目标 | 第70页 |
·设计原则 | 第70-71页 |
·开发平台搭建 | 第71-72页 |
·系统设计流程图 | 第72-75页 |
·系统操作界面的设计以及使用 | 第75-80页 |
·系统关键代码设计说明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84-86页 |
·研究结论 | 第84-85页 |
·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作者简介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