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视域转换对哲学解释学的启示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时间视域转换开辟的解释学新路径 | 第11-19页 | 
| 一、时间认知方式的转变 | 第11-15页 | 
| (一) 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的时间观 | 第11-13页 | 
| (二) 时间性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 (三) 从时间到时间性的研究视域 | 第14-15页 | 
| 二、传统解释学的发展及其局限性 | 第15-18页 | 
| (一) 传统解释学的发展 | 第15-17页 | 
| (二) 传统解释学的局限性 | 第17-18页 | 
| 三、时间视域转换所提供的发展新思路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时间转换视域下的哲学解释学思想 | 第19-34页 | 
| 一、基于时间新特性对理解进行本体论定位 | 第19-21页 | 
| (一) 海德格尔对理解的本体论定位 | 第19-20页 | 
| (二) 伽达默尔对理解本体论定位的深化 | 第20-21页 | 
| 二、基于时间新特性完善解释学循环理论 | 第21-23页 | 
| (一) 解释学循环理论的飞跃 | 第21-22页 | 
| (二) 伽达默尔对解释学循环理论的完善 | 第22-23页 | 
| 三、兼具时间新特性的解释学经验理论 | 第23-34页 | 
| (一) 艺术经验 | 第23-27页 | 
| (二) 历史经验 | 第27-31页 | 
| (三) 语言经验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通达时间视域转换的路径及其意义 | 第34-39页 | 
| 一、通达的方式不同 | 第34-35页 | 
| 二、探讨的维度不同 | 第35-36页 | 
| 三、深化对时间的理解 | 第36-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