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皖江城市带碳排放与固碳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9页
     ·碳排放的研究第14-17页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研究第17-18页
     ·陆地生态系统的 NPP 研究第18-19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研究内容第19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研究概况与数据来源第21-24页
   ·研究区概况第21-23页
     ·地理位置第21页
     ·气候条件第21-22页
     ·植被特征第22页
     ·土壤特征第22页
     ·经济条件第22-23页
   ·数据来源第23-24页
第三章 碳源碳排放与碳汇碳吸收的估算方法第24-31页
   ·碳源碳汇分类第24页
   ·碳源碳排放估算方法第24-25页
     ·能源消耗碳排放估算方法第24-25页
     ·水泥生产的碳排放估算方法第25页
     ·人口碳排放的估算方法第25页
     ·农业碳排放的估算方法第25页
   ·植被碳汇固碳估算方法第25-29页
     ·植被 NPP 估算方法第25-28页
     ·植被固碳量估算方法第28-29页
   ·碳排放和固碳量预测方法第29-31页
     ·GM(1,1)模型的建立第29-30页
     ·模型的检验第30-31页
第四章 碳排放量估算与时空格局分析第31-44页
   ·碳排放量估算第31-36页
     ·能源类碳排放估算第31-32页
     ·水泥生产碳排放估算第32-33页
     ·人口碳排放估算第33-34页
     ·农业碳排放估算第34页
     ·碳排放总量核算第34-36页
   ·碳排放总量的时空格局分析第36-44页
     ·碳排放总量的时间序列分析第36-41页
     ·碳排放总量的空间格局分析第41-44页
第五章 植被固碳量估算与时空格局分析第44-50页
   ·植被固碳量估算第44-47页
     ·数据处理第44-45页
     ·植被固碳量估算第45-47页
   ·植被固碳的时空格局分析第47-50页
     ·植被固碳的时间序列分析第47-49页
     ·植被固碳的空间格局分析第49-50页
第六章 净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分析和预测第50-58页
   ·净碳排放量计算第50页
   ·净碳排放的时间序列分析第50-51页
     ·净碳排放总量第50-51页
     ·人均净碳排放量第51页
   ·净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分析第51-52页
   ·碳排放与碳吸收预测第52-58页
     ·碳排放总量与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预测第53页
     ·净碳排放量的预测第53-5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4页
   ·主要结论第58-59页
   ·对策建议第59-62页
   ·不足与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本人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奖励情况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工安全氛围感知与安全意识的关系
下一篇:周庄古镇旅游移民社会认同及其区际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