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 第9-10页 |
·近距离煤层开采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近距离煤层采场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近距离煤层工作面布置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近距离煤层开采的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近距离煤层开采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其方法 | 第14-17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及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上煤层开采底板应力分布及破坏规律研究 | 第17-33页 |
·概述 | 第17页 |
·近距离上煤层开采底板的应力分布规律 | 第17-24页 |
·底板应力分布特征理论分析 | 第18-21页 |
·底板应力分布状态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21-24页 |
·上煤层开采对底板破坏特征分析 | 第24-31页 |
·上煤层开采底板破坏理论分析 | 第24-27页 |
·华苑煤业9号煤底板破坏形态 | 第27-28页 |
·底板破坏深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28-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近距离煤层同采工作面合理错距的理论分析 | 第33-45页 |
·概述 | 第33-34页 |
·近距煤层同采错距理论分析 | 第34-40页 |
·稳压区开采理论确定工作面合理错距 | 第35-38页 |
·减压区开采理论确定工作面合理错距 | 第38-40页 |
·华苑9号、10号煤层同采工作面合理错距的理论分析 | 第40-42页 |
·减压区工作面布置形式的理论分析 | 第40-41页 |
·稳压区工作面布置形式的理论分析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第四章 近距离煤层同采工作面合理错距数值模拟研究 | 第45-55页 |
·概述 | 第45页 |
·数值模拟软件的简介 | 第45-46页 |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46-48页 |
·计算模型与参数 | 第46-47页 |
·模拟过程 | 第47-48页 |
·数值模拟计算结论分析 | 第48-52页 |
·不同工作面错距10号煤采场应力的分布特征 | 第48-51页 |
·不同工作面错距10号煤层采场围岩变形特征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五章 华苑9号、10号煤层综采面矿压实测研究 | 第55-75页 |
·概述 | 第55页 |
·9号煤矿压实测及其结果分析 | 第55-63页 |
·测点布置 | 第55-59页 |
·9201工作面顶板来压特征分析 | 第59-61页 |
·9201工作面支架载荷变化特征 | 第61-62页 |
·支架对工作面顶板的适应性分析 | 第62-63页 |
·10 号煤矿压实测及其结果分析 | 第63-72页 |
·测点布置 | 第63-66页 |
·10201工作面顶板来压特征分析 | 第66-70页 |
·10201工作面支架载荷变化特征 | 第70-71页 |
·支架对工作面顶板的适应性分析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9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75-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