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复杂结构施工时变特性分析与控制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0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5-21页 |
·大型复杂结构的迅速发展 | 第15-18页 |
·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时变特性 | 第18-20页 |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 第20-21页 |
·相关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施工时变力学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累积特性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大跨预应力结构张拉成形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6-28页 |
·超高层竖向变形累积问题 | 第26-27页 |
·超高层伸臂桁架合理安装时序问题 | 第27-28页 |
·椭圆平面弦支穹顶张拉成形控制问题 | 第28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8-30页 |
第2章 施工时变分析方法研究 | 第30-54页 |
·施工时变分析方法及关键问题 | 第30-33页 |
·施工时变分析的时间冻结假定 | 第30页 |
·时变分析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 第30-32页 |
·施工时变分析关键问题 | 第32-33页 |
·考虑收缩徐变效应的施工全过程分析方法 | 第33-40页 |
·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时变特性 | 第33-34页 |
·混凝土收缩时变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混凝土徐变时变计算方法 | 第35-39页 |
·超高层施工全过程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基于张力补偿的张拉全过程分析方法 | 第40-47页 |
·预应力形态分析概述 | 第41-42页 |
·零状态找形方法 | 第42-44页 |
·基于张力补偿的施工态找态方法 | 第44-47页 |
·考虑摩擦影响的索节点滑移分析方法 | 第47-53页 |
·单节点索滑移模拟原理 | 第48-50页 |
·闭合连续索滑移模拟方法 | 第50-52页 |
·算例分析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3章 超高层结构施工变形累积分析与控制 | 第54-84页 |
·超高层结构施工变形累积规律分析 | 第54-69页 |
·分析模型及总体分析方案 | 第54-58页 |
·传统施工模式响应规律分析 | 第58-61页 |
·施工找平效应影响分析 | 第61-63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影响分析 | 第63-65页 |
·核心筒领先施工层数影响分析 | 第65-67页 |
·两个实际超高层变形累积特性分析 | 第67-69页 |
·超高层结构变形预调控制 | 第69-72页 |
·变形预调分析方法 | 第69-71页 |
·变形预调分析结果 | 第71-72页 |
·施工全过程监测与验证 | 第72-82页 |
·监测系统集成开发 | 第72-75页 |
·测点布设及系统建立 | 第75-78页 |
·监测数据分析 | 第78-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4章 超高层结构伸臂桁架安装时序分析与优化 | 第84-100页 |
·伸臂桁架工作原理及工程实例 | 第84-86页 |
·伸臂桁架工作原理 | 第84-85页 |
·伸臂桁架连接工程实例 | 第85-86页 |
·伸臂桁架对结构侧向刚度影响分析 | 第86-90页 |
·分析模型及内容 | 第86-87页 |
·伸臂桁架数量对侧向刚度影响 | 第87-88页 |
·未连接伸臂桁架时结构侧向刚度分析 | 第88-90页 |
·伸臂桁架附加内力发展规律及安装时序优化 | 第90-98页 |
·典型连接方案分析 | 第91-92页 |
·单个伸臂桁架附加内力发展规律 | 第92-93页 |
·伸臂桁架相互影响分析 | 第93-95页 |
·伸臂桁架合理安装时序确定方法及算例验证 | 第95-98页 |
·伸臂桁架施工全过程监测与验证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5章 椭圆平面弦支穹顶结构张拉全过程分析与控制 | 第100-136页 |
·弦支穹顶张拉方案比选 | 第100-102页 |
·传统张拉方案比较 | 第100-102页 |
·改进的径向索张拉方案 | 第102页 |
·弦支穹顶张拉全过程分析 | 第102-116页 |
·分析对象及模型建立 | 第102-105页 |
·预应力张拉方案 | 第105-106页 |
·张拉全过程分析 | 第106-115页 |
·现场实测及张拉成形 | 第115-116页 |
·索夹滑移控制方法 | 第116-123页 |
·索夹滑移分析 | 第116-117页 |
·索夹滑移控制措施 | 第117-118页 |
·椭圆平面弦支穹顶索夹滑移控制 | 第118-123页 |
·弦支穹顶张拉成形试验 | 第123-134页 |
·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 第123-125页 |
·数据采集方案 | 第125-128页 |
·张拉成形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128-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结论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47-150页 |
致谢 | 第150-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