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课题的背景与来源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对象及时空界定 | 第14-18页 |
·古“南襄隘道” | 第14-16页 |
·南襄隘道上的历史城镇 | 第16页 |
·古代城镇商业空间 | 第16-17页 |
·会馆建筑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8-23页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8-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21-23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23-27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2章 古“南襄隘道”上城镇商业空间的形成 | 第27-52页 |
·中西城镇商业空间概述 | 第27-32页 |
·中国城镇商业空间发展 | 第27-29页 |
·欧洲城镇商业空间发展 | 第29-32页 |
·南襄地区商业空间形成基础 | 第32-46页 |
·南接江湖、北贩都邑的地区商业环境 | 第32-40页 |
·融合南北的商业业态与商品流通模式 | 第40-43页 |
·水陆并举的区域主要商业路线 | 第43-46页 |
·南襄地区城镇商业空间历史演变 | 第46-51页 |
·双核融合的南襄城镇商业空间发展历史 | 第47-49页 |
·南襄地区城镇商业空间发展特点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3章 区域尺度的古“南襄隘道”城镇商业空间 | 第52-67页 |
·“南北双核放射”的城镇体系职能组合 | 第52-62页 |
·区域中心城市 | 第53-54页 |
·县域商业中心城镇 | 第54-57页 |
·交通枢纽市镇 | 第57-59页 |
·商业手工业集镇 | 第59-62页 |
·商业城镇群体空间形态特征 | 第62-65页 |
·南襄盆地内放射发展 | 第63-64页 |
·明显的线性分布规律 | 第64-65页 |
·区位与行政双重影响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4章 城市尺度的古“南襄隘道”城镇商业空间 | 第67-88页 |
·城区商业空间构成 | 第67-72页 |
·商业网点 | 第67-69页 |
·商业路径 | 第69-70页 |
·商业片区 | 第70-71页 |
·商业辐射范围 | 第71-72页 |
·城区商业空间发展模式 | 第72-79页 |
·城区商业空间发展机制 | 第72-74页 |
·城区商业区块生成模式 | 第74-79页 |
·城区商业空间形态特征 | 第79-87页 |
·“街区生长、多样轮廓”——城镇与商业空间布局规律 | 第80-81页 |
·“多重属性、复合叠加”——商业空间的功能特征 | 第81-82页 |
·“路径连续、依水兴市”——商业空间的生长特征 | 第82-84页 |
·“节点散布、凸显识别”——商业空间的节点空间 | 第84-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5章 建筑尺度的古“南襄隘道”城镇商业空间 | 第88-98页 |
·“行业管理、乡源互惠”——会馆 | 第88页 |
·“因埠设市、缘水之便”——码头 | 第88-91页 |
·“开放交易、空间多义”——街市 | 第91-94页 |
·“商住一体、线性展开”——街屋 | 第94-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6章 古“南襄隘道”上的会馆建筑 | 第98-116页 |
·会馆的兴起与职能 | 第98-101页 |
·会馆的兴起 | 第98-99页 |
·会馆的分类 | 第99-100页 |
·会馆的职能与作用 | 第100-101页 |
·会馆的选址与布局 | 第101-106页 |
·区域空间分布 | 第101-104页 |
·城市内部选址 | 第104-106页 |
·古“南襄隘道”上会馆建筑特色研究 | 第106-114页 |
·空间组合特征 | 第106-108页 |
·单体造型特点 | 第108-111页 |
·建筑装饰艺术 | 第111-113页 |
·南北建筑技艺融合 | 第113-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7章 古“南襄隘道”上的商业空间文化 | 第116-127页 |
·重商文化与地域经济 | 第116-119页 |
·南北汇聚的地缘经济 | 第116-117页 |
·商圣文化与价值认同 | 第117-118页 |
·崇商重利的世俗文化 | 第118-119页 |
·船马文化与转运特征 | 第119-121页 |
·与水共生 | 第119页 |
·水的信仰 | 第119-120页 |
·船帮文化 | 第120-121页 |
·马帮文化 | 第121页 |
·会馆文化与南北融合 | 第121-125页 |
·丰富绚丽的原乡文化 | 第121-123页 |
·开放包容的地域文化 | 第123-124页 |
·多神崇拜的祭祀文化 | 第124-125页 |
·抱团取暖的商会文化 | 第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8章 结语 | 第127-130页 |
·研究总结 | 第127-128页 |
·研究展望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5页 |
附录1:论文图表来源 | 第135-140页 |
附录2: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