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氢杨梅素的结构与活性研究及应用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3页 |
1 研究背景、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2 二氢杨梅素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藤茶的基本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 | 第12-13页 |
·藤茶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测定方法 | 第13页 |
·二氢杨梅素的药理作用与生物活性研究 | 第13-14页 |
·二氢杨梅素的抗菌作用 | 第13页 |
·二氢杨梅素对血糖、血脂的调节作用 | 第13-14页 |
·二氢杨梅素的护肝作用 | 第14页 |
·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作用 | 第14页 |
·二氢杨梅素的抗肿瘤作用 | 第14页 |
3 分子模拟概述 | 第14-19页 |
·分子力学 | 第15-16页 |
·量子力学 | 第16页 |
·优化算法 | 第16-17页 |
·分子动力学 | 第17页 |
·分子对接 | 第17-19页 |
4 数模与计算机软件在实验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数学模型 | 第19-20页 |
·计算机软件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二氢杨梅素的结构与抗氧化性 | 第23-35页 |
0 前言 | 第23页 |
1 方法 | 第23-27页 |
·分子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分子模型的预优化 | 第24-25页 |
·真空中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25页 |
·周期边际条件下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25页 |
·与羟基自由基对接 | 第25-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二氢杨梅素最优结构的选择 | 第27-28页 |
·二氢杨梅素分子结构的稳定性 | 第28-32页 |
·真空模拟下结构的稳定性 | 第28-30页 |
·水环境条件下结构的稳定性 | 第30-32页 |
·抗氧化性研究 | 第32-33页 |
·真空条件下的对接 | 第32页 |
·水环境条件下的对接 | 第32-33页 |
3 总结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计算机软件测算 | 第35-78页 |
0 前言 | 第35页 |
1 方法 | 第35-74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计算机软件的编写 | 第36-74页 |
·开发及运行环境 | 第36页 |
·需求分析 | 第36-37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37页 |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 第37-38页 |
·界面模块 | 第38-7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4-76页 |
·参数设置 | 第74页 |
·不同温度下透气系数与气体浓度 | 第74-76页 |
3 总结与讨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第四章 二氢杨梅素抗氧化验证与膜内气体浓度检测 | 第78-85页 |
0 前言 | 第7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8-80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78页 |
·方法 | 第78-80页 |
·二氢杨梅素样品制备 | 第78-79页 |
·二氢杨梅素制膜 | 第79页 |
·二氢杨梅素清除羟基自由基 | 第79页 |
·二氢杨梅素膜内气体浓度检测 | 第79-8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0-83页 |
·二氢杨梅素清除羟基自由基 | 第80页 |
·二氢杨梅素膜内气体浓度的检测 | 第80-83页 |
3 总结与讨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