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危险驾驶罪的认定--以孙伟铭等案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一、案情梗概及启示 | 第11-13页 |
| (一) 案例 | 第11-12页 |
| 案例一 | 第11页 |
| 案例二 | 第11-12页 |
| (二) 两案的启示 | 第12-13页 |
| 二、危险驾驶罪构成要素分析 | 第13-25页 |
| (一) 危险驾驶罪的概念 | 第13-15页 |
| (二) 危险驾驶罪客观要素分析 | 第15-21页 |
| 1. 道路的认定 | 第15-16页 |
| 2. 追逐竞驶型危险驾驶客观要素的认定 | 第16-19页 |
| ·追逐竞驶的概念 | 第16-17页 |
| ·追逐竞驶与相关行为的关系 | 第17-18页 |
| ·追逐竞驶是否需要发生在公共道路上 | 第18页 |
| ·追逐竞驶与意思联络 | 第18-19页 |
| 3. 情节恶劣的认定 | 第19-20页 |
| 4. 醉酒驾驶型危险驾驶客观要素认定 | 第20-21页 |
| ·醉酒的判断 | 第20-21页 |
| ·驾驶的界定 | 第21页 |
| (三) 危险驾驶罪主观要素分析 | 第21-25页 |
| 1. 追逐竟驶主观要素的认定 | 第22-23页 |
| ·胡斌飙车案主观状态之分析 | 第22-23页 |
| 2. 醉酒驾驶主观要素的认定 | 第23-25页 |
| ·孙伟铭案主观状态之分析 | 第25页 |
| 三、危险驾驶罪共犯认定 | 第25-27页 |
| 四、危险驾驶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关系 | 第27-30页 |
| (一) 本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 | 第28-29页 |
| (二) 本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 | 第29-30页 |
| 结语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 致谢 | 第33-34页 |
| 附录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