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5页 |
绪论 | 第5-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5页 |
(二) 问题的提出 | 第5-6页 |
(三)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6页 |
(四)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 第6-8页 |
一、保险代位求偿权的理论基础 | 第8-14页 |
(一)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起源与发展 | 第8-9页 |
(二)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理论基础 | 第9-14页 |
二、保险代位求偿权在国内外的立法现状 | 第14-17页 |
(一) 国外保险代位求偿权的立法现状 | 第14-15页 |
(二) 我国保险代位求偿权的立法现状 | 第15-17页 |
三、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适用范围 | 第17-20页 |
(一) 保险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 | 第17-18页 |
(二) 保险代位求偿权在社会保险中的适用 | 第18-19页 |
(三) 保险代位求偿在再保险中的适用 | 第19-20页 |
四、保险代位求偿权适用条件 | 第20-26页 |
(一)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产生前提 | 第20-22页 |
(二)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对象 | 第22-24页 |
(三)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名义 | 第24-26页 |
五、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适用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 第26-29页 |
(一) 不足额保险中保险代位求偿权行使的冲突及解决 | 第26-27页 |
(二) 双重保险中代位求偿权的行使问题及解决 | 第27-28页 |
(三) 保险代位求偿权在补偿性人身保险中的适用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作者简介 | 第3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