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导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2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6-8页 |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 第6-8页 |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的困惑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2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理论依据 | 第23-26页 |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 第23-24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4-25页 |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第25-26页 |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第2章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实施意义 | 第28-34页 |
·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28-29页 |
·有利于明确教师的“导学”作用 | 第29-30页 |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30-31页 |
·有利于加强备课组的合作互助 | 第31-32页 |
·有利于打造课堂的“活动”形式 | 第32-34页 |
第3章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 第34-46页 |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活动”设计 | 第34-37页 |
·主体性原则 | 第34-35页 |
·实用性原则 | 第35页 |
·生活性原则 | 第35-37页 |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问题设计 | 第37-40页 |
·针对性 | 第38页 |
·梯度性 | 第38-39页 |
·启发性 | 第39-40页 |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结构设计 | 第40-46页 |
·预习单 | 第41-42页 |
·活动单 | 第42-44页 |
·检测单 | 第44-46页 |
第4章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课堂实施 | 第46-62页 |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落实“学” | 第46-53页 |
·自主学习 | 第46-49页 |
·合作学习 | 第49-53页 |
·通过少讲、精讲实现“导” | 第53-57页 |
·少讲 | 第53-54页 |
·精讲 | 第54-57页 |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活动” | 第57-62页 |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第57-59页 |
·合作探究,成果展示 | 第59-60页 |
·教师点拨,总结提升 | 第60-62页 |
第5章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 第62-68页 |
·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兼顾结果性评价 | 第62-64页 |
·以赞扬性评价为主,兼顾含蓄的批评 | 第64-65页 |
·既重视教师的评价,又重视学生的评价 | 第65-68页 |
结束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附件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