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距离判决算法的P2P流量识别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意义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 第11-12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P2P技术概述 | 第13-23页 |
·P2P技术简介 | 第13-14页 |
·P2P网络体系结构及特点 | 第14-19页 |
·P2P流量对网络的影响 | 第19-21页 |
·P2P流量识别的重要性和难点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现有P2P流量检测与识别方法 | 第23-29页 |
·端口识别法 | 第23-25页 |
·深度包检测识别法 | 第25-26页 |
·流量统计特征识别法 | 第26-27页 |
·连接模式识别法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基于动态行为的判决模型 | 第29-35页 |
·数据挖掘分类算法理论 | 第29页 |
·距离判决算法理论 | 第29-30页 |
·判决算法识别模型的构建 | 第30-34页 |
·流量识别模型的搭建及流量数据的获取 | 第30-31页 |
·网络流量数据的处理 | 第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判决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35-45页 |
·判决算法识别模型的构建 | 第35-42页 |
·实验流量数据的捕获 | 第42页 |
·简化后的识别模型的验证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8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45-46页 |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