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8页 |
·中子物理与中子应用技术 | 第9页 |
·中子源的类型及基本特性 | 第9-12页 |
·中子源的类型及描述中子源特性的基本参数 | 第9页 |
·同位索中子源及其特性 | 第9-11页 |
·反应堆中子源及其特性 | 第11页 |
·加速器中子源及其特性 | 第11-12页 |
·强流D-T/D-D中子发生器研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7页 |
·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12-14页 |
·应用前景分析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束流传输理论及强流离子束传输包络模拟软件开发 | 第18-38页 |
·束流传输理论及强流束旁轴包络方程 | 第18-21页 |
·束流相空间传输理论 | 第18-20页 |
·强流离子束旁轴包络方程的普遍形式 | 第20-21页 |
·强流离子束传输包络模拟软件开发 | 第21-38页 |
·束流包络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22-29页 |
·非电场区域束流包络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22-23页 |
·加速电场区束流包络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23-29页 |
·IONB1.0程序可视化界面设计 | 第29-36页 |
·设计思想 | 第29-30页 |
·基于VB6.0的参数输入界面开发 | 第30页 |
·VB6.0与FORTRAN混合编程的一般方法 | 第30-34页 |
·VB6.0与Matlab混合编程的一般方法 | 第34-36页 |
·程序设计结果和使用简介 | 第36-38页 |
·程序界面 | 第36-37页 |
·程序使用简介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强流D束包络模拟及强流中子发生器束流传输系统物理设计 | 第38-46页 |
·强流中子发生器非分析D束传输系统物理设计 | 第38-41页 |
·强流中子发生器非分析D束流传输线设计方案 | 第38-39页 |
·非分析传输线D束流包络模拟及传输元件参数确定 | 第39-41页 |
·强流中子发生器分析D束传输系统物理设计 | 第41-46页 |
·强流中子发生器分析D束流传输线方案设计 | 第41-42页 |
·分析传输线D束流包络模拟及传输元件参数确定 | 第42-46页 |
第四章 强流中子发生器结构设计及元件设计 | 第46-84页 |
·强流中子发生器结构设计简介 | 第46-47页 |
·高压电极 | 第47-54页 |
·高压电极区域电场模拟 | 第48-49页 |
·Poisson/Superfish软件简介 | 第48页 |
·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高压电极区域电场模拟结果 | 第49-54页 |
·高压电极端的电场强度分布(空气中) | 第50-52页 |
·变压器油中电场强度分布 | 第52-53页 |
·环氧支撑柱表面电场强度分布(空气中) | 第53-54页 |
·聚四氟乙烯表面附近电场分布 | 第54页 |
·离子源 | 第54-57页 |
·双等离子体离子源的结构 | 第55-56页 |
·双等离子体离子源的磁场分布模拟 | 第56-57页 |
·双等离子体离子源的供电系统 | 第57页 |
·加速管 | 第57-69页 |
·加速管的结构 | 第57-58页 |
·加速管的真空度和绝缘环 | 第58页 |
·加速管的屏蔽电极 | 第58-59页 |
·加速管中电子负载抑制 | 第59页 |
·加速管电场分布的模拟 | 第59-69页 |
·瓷环表面附近电场强度 | 第59-61页 |
·加速管外部电场强度分布(空气中) | 第61-63页 |
·加速管内部电场强度分布(真空中) | 第63-68页 |
·加速管轴线上的电场强度和电位分布 | 第68-69页 |
·空间电荷透镜 | 第69-75页 |
·空间电荷透镜的聚束原理 | 第70页 |
·空间电荷透镜的设计方案 | 第70-71页 |
·空间电荷透镜的电磁场分布模拟 | 第71-73页 |
·空间电荷透镜的聚焦性能 | 第73-75页 |
·三重四极磁透镜 | 第75-77页 |
·三重四极磁透镜的聚束原理 | 第75页 |
·三重四极磁透镜的结构 | 第75-76页 |
·三重四极磁透镜的磁场模拟 | 第76-77页 |
·分析磁铁 | 第77-82页 |
·分析磁铁的工作原理 | 第77-78页 |
·双聚焦分析磁铁对束流的聚焦作用 | 第78-79页 |
·双聚焦分析磁铁的结构设计 | 第79-80页 |
·双聚焦磁铁磁场强度计算 | 第80页 |
·分析磁铁的动量分辨率 | 第80-81页 |
·分析磁铁磁场分布的模拟 | 第81-82页 |
·旋转靶系统 | 第82-84页 |
第五章 强流中子发生器研制进展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