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园林理论研究 | 第10-11页 |
·当代园林实践 | 第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 | 第11-13页 |
·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框景艺术在园林中应用的理论概述 | 第16-22页 |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中国古典园林 | 第16页 |
·现代园林 | 第16页 |
·园林造景手法 | 第16-17页 |
·框景 | 第17-18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园林艺术美学理论 | 第18页 |
·山水画论 | 第18-19页 |
·环境心理学理论 | 第19-20页 |
·符号学理论 | 第20-21页 |
·留白思想 | 第21-22页 |
3 框景艺术解析 | 第22-38页 |
·框景艺术的源起 | 第22页 |
·框景艺术的相关要素 | 第22-28页 |
·框的形式 | 第22-26页 |
·框中景 | 第26-27页 |
·人 | 第27-28页 |
·框景艺术手法的作用 | 第28页 |
·凸现景点 延长赏时 | 第28页 |
·渗透景观 扩展空间 | 第28页 |
·增加景趣 引人入胜 | 第28页 |
·构成方式 | 第28-30页 |
·按框布景 | 第29页 |
·对景设框 | 第29-30页 |
·框景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 第30-38页 |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 | 第30-31页 |
·框景艺术应用形式及特点 | 第31-34页 |
·借鉴意义 | 第34-38页 |
4 框景艺术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 第38-60页 |
·现代园林的特点 | 第38-40页 |
·审美取向的变异 | 第38页 |
·功能空间的多样化 | 第38-39页 |
·设计尺度的扩大 | 第39-40页 |
·设计思想的延续 | 第40页 |
·框景艺术的应用要点 | 第40-48页 |
·应用原则 | 第40-42页 |
·尺度与视距 | 第42-45页 |
·观景视点与视角 | 第45-46页 |
·画面的构图 | 第46-48页 |
·框景艺术的应用载体 | 第48-53页 |
·建筑入口 | 第48-49页 |
·景墙 | 第49-50页 |
·小品 | 第50-51页 |
·植物 | 第51-53页 |
·架空层 | 第53页 |
·框景艺术的应用特点 | 第53-56页 |
·尺度自由灵活化 | 第53-54页 |
·框与景的位置多样化 | 第54-55页 |
·框的创作技法多元化 | 第55-56页 |
·景的内容多元化 | 第56页 |
·框景艺术欣赏形式 | 第56-58页 |
·有框有景 | 第56-57页 |
·以框为景 | 第57-58页 |
·无形框有形景 | 第58页 |
·新的应用场所 | 第58-60页 |
·窗台阳台绿化 | 第58-59页 |
·室内设计 | 第59-60页 |
5 实例研究 | 第60-72页 |
·都江堰清溪园 | 第60-62页 |
·清溪园的简介 | 第60页 |
·景观特色的分析 | 第60页 |
·框景艺术的应用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页 |
·深圳万科第五园 | 第62-65页 |
·深圳万科第五园简介 | 第62页 |
·建筑及景观特色 | 第62-63页 |
·框景艺术的应用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设计实例——框景艺术在石岩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第65-72页 |
·项目概况 | 第65-66页 |
·总体布局 | 第66页 |
·景观分析 | 第66-67页 |
·框景艺术的应用 | 第67-72页 |
6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