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1-13页 |
·工区概况 | 第11页 |
·地层及沉积特征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3-21页 |
·地震层位标定及构造解释 | 第13-14页 |
·小层精细对比原理和方法 | 第14-16页 |
·标准层准确控制目的层的顶部 | 第14-15页 |
·沉积旋回法与岩相厚度法相结合划分沉积单元 | 第15页 |
·等高程对比法与厚度切片法结合划分单砂层和时间单元 | 第15-16页 |
·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 第16-17页 |
·地层分布特征 | 第17-21页 |
第三章 沉积微相研究 | 第21-42页 |
·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21-24页 |
·三角洲平原亚相 | 第21页 |
·三角洲前缘亚相 | 第21-24页 |
·其它亚相 | 第24页 |
·取心井单井相分析 | 第24-25页 |
·测井微相模式建立 | 第25-29页 |
·测井相要素 | 第25页 |
·测井相曲线优选 | 第25-27页 |
·测井微相模式 | 第27-29页 |
·沉积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精细研究 | 第29-41页 |
·开发区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综合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葡萄花油层(PI100~900)共 12 个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精细研究 | 第33-41页 |
·沉积体系分析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储层预测 | 第42-53页 |
·储层预测方法的选取与流程 | 第42页 |
·储层预测方法的选取 | 第42页 |
·储层预测流程 | 第42页 |
·测井资料的处理 | 第42-43页 |
·油气检测技术 | 第43页 |
·方法原理 | 第43页 |
·效果分析 | 第43页 |
·地震反演技术 | 第43-46页 |
·技术要点 | 第43-46页 |
·岩性标定及解释 | 第46页 |
·效果分析 | 第46-49页 |
·葡萄花油层效果分析 | 第46-47页 |
·成果对比与误差精度分析 | 第47-49页 |
·砂体分布规律研究 | 第49-53页 |
·砂体纵向规律 | 第49页 |
·砂体横向规律 | 第49-53页 |
第五章 储层综合评价 | 第53-60页 |
·储层物性及砂体成因类型 | 第53-57页 |
·葡萄花油层储层物性特征 | 第53页 |
·葡萄花油层砂体成因类型及特征 | 第53-56页 |
·储层非均质性 | 第56-57页 |
·储层综合评价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 | 第66-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