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胡锦涛民生思想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9页
1 绪论第9-13页
   ·选题依据和选题意义第9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本文研究方法第11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1-13页
2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哲学基础第13-23页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理论渊源第13-20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是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第14-15页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是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丰富养料第15-16页
     ·近代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是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理论来源第16-17页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民生思想是胡锦涛民生思想直接的理论来源第17-19页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是胡锦涛民生思想产生的有益借鉴第19-20页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哲学基础第20-23页
     ·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第20-21页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第21-22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第22-23页
3 胡锦涛民生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形成过程第23-29页
   ·胡锦涛民生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23-26页
     ·国际背景第23页
     ·国内背景第23-26页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形成过程第26-29页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形成时期第26-27页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发展时期第27页
     ·胡锦涛民生思想进一步发展时期第27-28页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完善时期第28-29页
4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第29-41页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9-34页
     ·经济层面上,使人民群众生活富裕第29-30页
     ·政治层面上,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第30-31页
     ·文化层面上,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第31-32页
     ·社会层面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32-33页
     ·生态层面上,使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良好第33-34页
   ·胡锦涛改善民生采取的有效措施第34-37页
     ·发挥人民群众主体性作用第34-35页
     ·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民生第35-36页
     ·健全制度,改善民生第36页
     ·通过以政府为主导,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来改善民生第36-37页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特点第37-41页
     ·阶段性第37页
     ·实践性第37-38页
     ·继承性第38页
     ·创新性第38-39页
     ·系统性第39-41页
5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第41-47页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理论价值第41-42页
     ·胡锦涛民生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41-42页
     ·胡锦涛民生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继承和深化第42页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实践指导意义第42-47页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前进方向第42-43页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第43-44页
     ·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44-47页
6 结语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作者简历第53-5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55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与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
下一篇:胡锦涛学习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