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热流耦合与换热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液力偶合器的发展现状 | 第18-22页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国内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换热器研究概述 | 第22-29页 |
·换热系统节能概述 | 第22-23页 |
·管壳式换热器研究现状 | 第23-29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流动与换热的数值计算 | 第31-53页 |
·流动与换热的数值研究 | 第31-35页 |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及湍流模型 | 第35-38页 |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35-36页 |
·湍流模型 | 第36-38页 |
·液力偶合器流动换热的数值计算 | 第38-52页 |
·流动换热仿真过程概述 | 第38-40页 |
·液力偶合器的结构及参数 | 第40-41页 |
·计算模型及网格模型 | 第41-43页 |
·计算假设 | 第43页 |
·边界条件 | 第43-47页 |
·控制方程及其离散格式 | 第47-50页 |
·收敛准则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3章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热流耦合分析 | 第53-73页 |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功率损失计算 | 第53-57页 |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热流耦合分析 | 第57-70页 |
·转差功率损失最大工况 | 第57-62页 |
·典型牵引工况 | 第62-67页 |
·热流耦合分析 | 第67-70页 |
·液力偶合器的工作性能对比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4章 换热器流动换热数值模拟及结构改进 | 第73-107页 |
·换热系统分析 | 第73-76页 |
·管路的连接方式 | 第74页 |
·换热器的安装布置 | 第74页 |
·换热器的冷却能力计算 | 第74-76页 |
·管壳式换热器的数值传热分析 | 第76-90页 |
·建立模型 | 第76-78页 |
·网格划分 | 第78-79页 |
·计算假设 | 第79页 |
·边界条件 | 第79-80页 |
·控制方程 | 第80-81页 |
·数值结果分析 | 第81-90页 |
·管壳式换热器性能评价及结构改进 | 第90-106页 |
·管程传热强化 | 第92-93页 |
·管程流动传热数值计算 | 第93-94页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94-96页 |
·壳程传热强化 | 第96-97页 |
·壳程流动数值计算与分析 | 第97-100页 |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改进 | 第100-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5章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热平衡实验研究 | 第107-123页 |
·引言 | 第107页 |
·典型牵引工况实验 | 第107-116页 |
·实验目的 | 第107-109页 |
·实验方案 | 第109-110页 |
·实验设备 | 第110-111页 |
·实验数据 | 第111-112页 |
·数据分析 | 第112-116页 |
·空载工况实验 | 第116-122页 |
·实验目的 | 第116页 |
·实验方案 | 第116-118页 |
·实验设备 | 第118-119页 |
·实验数据 | 第119-121页 |
·数据分析 | 第121-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3-127页 |
·总结 | 第123-124页 |
·展望 | 第124-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37-139页 |
致谢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