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1.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及现状 | 第16-18页 |
2. 放射性皮炎的诊断与分级 | 第18页 |
3. 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机制 | 第18-20页 |
4. 放射性皮炎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5. 放射性皮炎的防治 | 第21页 |
6. 局部给氧的临床应用 | 第21-24页 |
7. 问题的提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5-28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2. 诊断标准与方法 | 第25-27页 |
3. 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28-31页 |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情况 | 第28页 |
2. 局部给氧对放射性皮炎发生及KPS评分的影响 | 第28-29页 |
3. 不同流量氧疗组放射性皮炎创面愈合时间及已愈合创面百分率的比较 | 第29页 |
4. 不同流量氧疗组放射性皮炎感染率及瘢痕形成率的比较 | 第29-30页 |
5.不同流量氧疗组放射性皮炎患者疼痛及KPS评分的变化比较 | 第30-31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31-37页 |
1. 局部给氧对放射性皮炎发生及KPS评分的影响 | 第31-33页 |
2. 不同氧流量给氧对放射性皮炎创面愈合时间及已愈合创面百分率的影响 | 第33-35页 |
3. 不同氧流量给氧对放射性皮炎感染率及瘢痕形成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4. 不同氧流量给氧对放射性皮炎患者疼痛及KPS评分的影响 | 第36-3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7-38页 |
1. 研究结论 | 第37页 |
2. 创新点和局限性 | 第37-38页 |
附图表 | 第38-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