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回顾性观察与分析
| 前言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4页 |
| 第2章 综述 | 第14-27页 |
| ·DIC 的定义及分期 | 第14-15页 |
| ·DIC 的原发疾病及发病机制 | 第15-19页 |
| ·DIC 的促发因素 | 第16-17页 |
| ·DIC 与炎症反应 | 第17页 |
| ·血小板的活化与消耗 | 第17-18页 |
| ·抗凝系统的变化 | 第18页 |
| ·纤溶系统的失调 | 第18-19页 |
| ·DIC 的临床表现 | 第19-20页 |
| ·DIC 的实验室检查 | 第20-22页 |
| ·DIC 的诊断 | 第22-23页 |
| ·DIC 的治疗进展 | 第23-27页 |
| ·原发病的治疗 | 第23-24页 |
| ·抗凝治疗 | 第24-25页 |
| ·替代治疗 | 第25-26页 |
| ·抗纤溶治疗 | 第26-27页 |
|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7-31页 |
|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再诊断 | 第27页 |
| ·观察指标 | 第27-29页 |
| ·一般资料 | 第27页 |
| ·临床表现 | 第27-28页 |
| ·实验室检查 | 第28页 |
| ·治疗手段 | 第28-29页 |
| ·疗效判定及分析 | 第29页 |
| ·ISTH 显性计分系统 | 第29-30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30-31页 |
| 第4章 结果 | 第31-38页 |
| ·研究对象的筛选及分析 | 第31-32页 |
| ·原发疾病 | 第32-33页 |
| ·临床表现 | 第33-34页 |
| ·实验室检查 | 第34-35页 |
| ·疗效分析 | 第35-38页 |
| ·原发疾病与疗效 | 第35页 |
| ·ISTH 显性计分与疗效 | 第35-36页 |
| ·治疗方案与疗效 | 第36-38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38-42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 附录 | 第48-50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