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论文结构与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台湾地区老年人口现状分析 | 第17-27页 |
| ·台湾地区人口规模及人口结构 | 第17-18页 |
| ·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 | 第18-19页 |
| ·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未来预测 | 第19-20页 |
| ·影响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 | 第20-22页 |
| ·经历人口转型 | 第20-21页 |
| ·历史遗留问题 | 第21-22页 |
| ·台湾地区老年人口当前生活状况 | 第22-27页 |
| ·台湾地区老人的生理健康状况 | 第22-23页 |
| ·台湾地区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 第23-24页 |
| ·台湾地区老人的社会照顾状况 | 第24-25页 |
| ·台湾地区老人的整体安适感受 | 第25-27页 |
| 第3章 台湾地区老年人口长期照顾模式概况 | 第27-31页 |
| ·长期照顾模式的相关概念 | 第27-28页 |
| ·长期照顾的定义 | 第27页 |
| ·长期照顾模式的功能 | 第27-28页 |
| ·台湾地区老年人口长期照顾模式发展的背景 | 第28-29页 |
| ·台湾地区老年人口长期照顾制度分类 | 第29-31页 |
| ·以税收为筹资来源的照顾制度模式 | 第29-30页 |
| ·市场长期照顾保险制度模式 | 第30-31页 |
| 第4章 台湾地区老人长期照顾的服务内容 | 第31-39页 |
| ·机构式长期照护服务模式 | 第32-34页 |
| ·安养机构 | 第32页 |
| ·养护机构 | 第32页 |
| ·身心障碍机构 | 第32页 |
| ·长期照顾机构 | 第32-33页 |
| ·护理之家 | 第33页 |
| ·财团法人护理之家 | 第33页 |
| ·医院附设护理之家 | 第33-34页 |
| ·退伍军人之家 | 第34页 |
| ·居家式长期照顾服务模式 | 第34-35页 |
| ·居家照顾 | 第34页 |
| ·居家喘息 | 第34页 |
| ·紧急救援 | 第34-35页 |
| ·居家无障碍 | 第35页 |
| ·社区式长期照护服务模式 | 第35-37页 |
| ·日间照顾 | 第35-36页 |
| ·日间照护 | 第36-37页 |
| ·社区复健 | 第37页 |
| ·台湾地区老人对长期服务的认知与期望 | 第37-39页 |
| ·台湾地区老人对长期服务的认知 | 第37页 |
| ·台湾地区老人对服务种类的期望 | 第37-39页 |
| 第5章 台湾地区长期照顾的相关法规和十年计划 | 第39-43页 |
| ·台湾地区长期照顾的相关法规 | 第39-40页 |
| ·老人福利法(2009 年 7 月 8 日) | 第39页 |
| ·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2011 年 6 月 29 日) | 第39页 |
| ·全民健康保险法(2011 年 6 月 29 日) | 第39页 |
| ·精神卫生法(2007 年 7 月 4 日) | 第39-40页 |
| ·护理人员法(2007 年 1 月 29 日) | 第40页 |
| ·退役官兵辅导条例 | 第40页 |
| ·台湾地区长期照顾十年计划 | 第40-43页 |
| ·十年计划的目标与原则 | 第40-41页 |
| ·十年计划的服务模式 | 第41-43页 |
| 第6章 台湾地区老年人口长期照顾模式的启示 | 第43-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