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部分 中医痰病理论古今研究回顾 | 第10-20页 |
1 中医痰病理论的历史沿革 | 第10-15页 |
·秦汉时期 | 第10-11页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第11-12页 |
·隋唐时期 | 第12-13页 |
·宋金元时期 | 第13-14页 |
·明清民国时期 | 第14-15页 |
2 关于痰病的现代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 | 第15-18页 |
·基础研究 | 第15-17页 |
·临床研究 | 第17-18页 |
3 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基于当代中国认知科学发展的中医理论研究概况 | 第20-24页 |
1 中医概念和理论研究的认知科学方法论 | 第20页 |
2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概念和理论研究 | 第20-21页 |
3 基于认知逻辑学的中医概念和理论研究 | 第21-22页 |
4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中医概念和理论研究 | 第22-24页 |
第三部分 关于痰的字、义源流考证 | 第24-32页 |
1 痰的字、义源流 | 第24-30页 |
·源流考证 | 第24-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2 “痰”与“淡”的认知联系 | 第30-32页 |
·认知联系简析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部分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医痰病理论分析 | 第32-74页 |
1 中医痰的原型及范畴追溯 | 第32-57页 |
·认知语言学之原型范畴理论概述 | 第32-34页 |
·痰的原型及范畴分析 | 第34-57页 |
2 中医痰病的认知模式 | 第57-68页 |
·具身认知模式 | 第57-60页 |
·概念隐喻模式 | 第60-65页 |
·概念整合模式 | 第65-68页 |
3 痰的隐喻认知之转换生成 | 第68-74页 |
·隐喻的生命形态的本质——转换生成 | 第68-69页 |
·中医痰概念的认知扩展 | 第69页 |
·中医“痰”与“瘀”的认知交互 | 第69-74页 |
第五部分 基于认知基础上的中医痰病辨证论治 | 第74-84页 |
1 基于认知基础之上的中医痰病辨证 | 第74-76页 |
·坚守和修正痰病临床信念 | 第74页 |
·谨守痰病病机 | 第74-75页 |
·痰病四诊信息酌参 | 第75-76页 |
2 基于认知基础上的中医痰病治疗 | 第76-84页 |
·对痰的认知带来了中医理论及临床方面的创新 | 第76-78页 |
·对痰的几种陈见或误区的澄清 | 第78-81页 |
·治病必求于本 | 第81页 |
·治痰之标,意义亦不可小觑 | 第81-84页 |
总结 | 第84-86页 |
参考书目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个人简历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