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西山窑组一段低渗储层地质成因及优质储层分布规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与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准噶尔盆地低渗储层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5-16页 |
·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6页 |
·取得的主要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工区概况 | 第18-25页 |
·区域地理位置 | 第18页 |
·彩南探区侏罗系地层特征 | 第18-20页 |
·准噶尔盆地总体构造特征 | 第20-24页 |
·侏罗纪气候演变特征 | 第24-25页 |
3 白家海凸起西山窑组层序划分 | 第25-34页 |
·层序地层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5-28页 |
·彩南探区西山窑组煤系地层层序划分 | 第28-34页 |
·陆相坳陷缓坡盆地层序特征 | 第28页 |
·煤层—层序地层学含义 | 第28页 |
·层序界面的识别及响应特征 | 第28-32页 |
·区域层序地层格架 | 第32-34页 |
4 白家海凸起中晚侏罗世演化特征 | 第34-44页 |
·白家海凸起的基本地质特征 | 第34-35页 |
·白家海凸起中晚侏罗世隆起特征 | 第35-38页 |
·煤层分布与凸起的关系 | 第35页 |
·西山窑组沉积期白家海凸起分布特征 | 第35-37页 |
·石树沟群沉积末期白家海凸起分布特征 | 第37-38页 |
·白家海凸起中晚侏罗世演化特征 | 第38-40页 |
·白家海凸起中晚侏罗世演化成因机制 | 第40-44页 |
·西一段沉积时期凸起成因机制 | 第40-42页 |
·齐古组沉积末期凸起成因机制 | 第42-44页 |
5 彩 9—彩 10 井区缓坡型三角洲沉积特征 | 第44-70页 |
·西一段砂泥岩测井识别标准 | 第44-45页 |
·测井资料状况 | 第44页 |
·砂泥岩识别标准 | 第44-45页 |
·物源分析与砂体展布 | 第45-48页 |
·井震拟合确定砂岩厚度 | 第45-47页 |
·砂体展布特征 | 第47页 |
·物源分析 | 第47-48页 |
·沉积相类型与展布特征 | 第48-70页 |
·沉积相标志 | 第48-55页 |
·沉积相类型与特征 | 第55-56页 |
·沉积相展布特征 | 第56-70页 |
6 低渗储层地质成因 | 第70-87页 |
·储层基本特征 | 第70-74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70-71页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71-74页 |
·成岩作用特征 | 第74-76页 |
·成岩作用类型 | 第74-75页 |
·成岩阶段划分 | 第75-76页 |
·低渗储层地质控制因素 | 第76-78页 |
·粒径与塑性岩屑含量 | 第76-77页 |
·自生高岭石胶结作用 | 第77页 |
·煤层与压实作用 | 第77-78页 |
·优质储层分布规律 | 第78-87页 |
·优质储层控制因素 | 第78-84页 |
·优质储层分布 | 第84-87页 |
7 结论与认识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9页 |
个人简历 | 第99-10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