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24页 |
·丁香叶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丁香叶的资源 | 第12页 |
·丁香叶采收期的研究 | 第12-13页 |
·丁香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3-14页 |
·丁香叶的药理作用 | 第14-17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17-19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 第19-21页 |
·溶剂提取法 | 第19页 |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 第19-20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第20页 |
·微波辅助萃取法 | 第20-21页 |
·酶提取法 | 第21页 |
·三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 第21-23页 |
·正交设计法 | 第21-22页 |
·均匀设计法 | 第22页 |
·响应曲面法 | 第22页 |
·三种实验设计方法的比较 | 第22-23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3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供试菌株 | 第25页 |
·主要试剂的制备 | 第25-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30页 |
·试验流程图 | 第26-27页 |
·芦丁标准溶液的制备和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7-28页 |
·丁香叶中总黄酮提取单因素条件的研究 | 第28-30页 |
·响应曲面优化超声波提取丁香叶中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30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体外抑菌实验 | 第31-33页 |
·菌种的活化及传代培养 | 第31页 |
·丁香叶总黄酮提取液前处理 | 第31页 |
·抑菌圈直径的测定 | 第31页 |
·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31-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50页 |
·丁香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第33-36页 |
·测定波长的确定 | 第33页 |
·芦丁标准曲线和回归方程 | 第33-34页 |
·方法学考察结果 | 第34-36页 |
·各单因素对丁香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结果 | 第36-40页 |
·粒径大小对丁香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液料比对丁香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溶剂浓度对丁香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38页 |
·提取时间对丁香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提取次数对丁香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和二次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第40-46页 |
·响应曲面法分析因素的选取及设计方案 | 第40-41页 |
·提取工艺条件的响应曲面结果 | 第41-45页 |
·响应曲面回归模型的方差结果 | 第45-46页 |
·丁香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验证实验结果 | 第46页 |
·体外抑菌实验结果 | 第46-50页 |
·抑菌圈直径结果 | 第46-49页 |
·丁香叶中总黄酮对猪源性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 第49-50页 |
4 讨论 | 第50-54页 |
·丁香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第50页 |
·测定波长结果分析 | 第50页 |
·芦丁标准曲线和回归方程的结果分析 | 第50页 |
·方法学考察结果分析 | 第50页 |
·各单因素对丁香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粒径大小对丁香叶中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结果的分析 | 第50页 |
·液料比对丁香叶中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结果的分析 | 第50-51页 |
·溶剂浓度对丁香叶中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结果的分析 | 第51页 |
·提取时间对丁香叶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结果的分析 | 第51-52页 |
·提取次数对丁香叶中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结果的分析 | 第52页 |
·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和二次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检验结果的分析 | 第52-53页 |
·提取工艺条件的响应曲面分析 | 第52页 |
·响应曲面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 | 第52页 |
·丁香叶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验证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52-53页 |
·体外抑菌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53-54页 |
·纸片法结果的分析 | 第53页 |
·最低抑菌浓度结果的分析 | 第53-54页 |
5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