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胶印工艺参数对印刷质量影响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课题的背景 | 第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 ·凹版胶印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凹版胶印油墨转移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论文结构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凹版胶印工艺参数分析 | 第13-21页 |
| ·凹版胶印原理及基本要素 | 第13-16页 |
| ·凹版胶印流程介绍 | 第13-14页 |
| ·凹版胶印印版 | 第14-15页 |
| ·凹版胶印油墨 | 第15页 |
| ·凹版胶印橡皮布 | 第15-16页 |
| ·凹版胶印承印物 | 第16页 |
| ·凹版胶印印刷机 | 第16页 |
| ·凹版胶印参数与印刷质量的关系 | 第16-19页 |
| ·印刷压力与印刷速度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 第16页 |
| ·油墨的流动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 ·滚筒半径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 第17-18页 |
| ·凹版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 第18页 |
| ·橡皮布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 第18页 |
| ·印刷质量评价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凹版胶印油墨转移模型 | 第21-31页 |
| ·凹版胶印油墨转移机制 | 第21-23页 |
| ·基于蒸发作用的油墨转移机制 | 第21页 |
| ·热塑性油墨转移机制 | 第21页 |
| ·UV 油墨转移机制 | 第21-22页 |
| ·基于吸收作用的油墨转移机制 | 第22-23页 |
| ·流体体积法应用 | 第23-27页 |
| ·流体体积法基础 | 第23页 |
| ·PLIC 运动界面重构 | 第23-25页 |
| ·SIMPLE 算法 | 第25-27页 |
| ·油墨转移模型的建立 | 第27-29页 |
| ·几何模型 | 第27-28页 |
| ·数学模型 | 第28-29页 |
| ·油墨的流变模型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凹版胶印油墨转移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31-47页 |
| ·用于数值模拟的软件介绍 | 第31-32页 |
| ·模型初始化及参数设定 | 第32-35页 |
| ·Carreau 模型中系数的确定 | 第32-33页 |
| ·数值模拟参数及初始化 | 第33-35页 |
| ·油墨在两平板间转移的模拟 | 第35-42页 |
| ·牛顿流体油墨与非牛顿流体油墨的比较 | 第35-36页 |
| ·两平板接触角对油墨转移的影响 | 第36-38页 |
| ·重力对于油墨转移的影响 | 第38-39页 |
| ·上板移动速度对于油墨转移的影响 | 第39-40页 |
| ·表面张力对于油墨转移的影响 | 第40-42页 |
| ·油墨在梯形槽和平板间转移的模拟 | 第42-46页 |
| ·网穴深度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平板接触角对于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梯形槽壁接触角对于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最优接触角组合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7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47-48页 |
| ·论文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