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信息披露制度的基础理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信息披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 第8-10页 |
第二节 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0-13页 |
一、信息披露制度的经济学基础 | 第10-11页 |
二、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学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现行信息披露制度与实施 | 第13-28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信息披露制度 | 第13-23页 |
一、我国信息披露的监管结构 | 第13-14页 |
二、信息披露的主体 | 第14-15页 |
三、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 第15-16页 |
四、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 | 第16-20页 |
五、违反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后果 | 第20-23页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运行的现状及监管效果 | 第23-28页 |
一、总体运行状况 | 第23-24页 |
二、以个案为例分析监管中的问题 | 第24-25页 |
三、信息披露监管制度中的问题 | 第25-28页 |
第三章 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体系中的若干问题 | 第28-36页 |
第一节 民事责任体系 | 第28-32页 |
一、归责原则 | 第28-29页 |
二、构成要件 | 第29页 |
三、因果关系的确定 | 第29-31页 |
四、损失赔偿的范围和数额的计算 | 第31-32页 |
第二节 虚假陈述民事诉讼中的程序问题 | 第32-36页 |
一、前置程序 | 第32-33页 |
二、诉讼原被告的确认 | 第33-34页 |
三、诉讼方式问题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 | 第36-41页 |
第一节 厘清行政监管与自律监管的关系 | 第36页 |
第二节 三种责任方式的相互关系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民事诉讼制度的建立 | 第37-41页 |
一、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诉讼制度亟待在法律层面加以确认和细化 | 第37-39页 |
二、取消前置程序 | 第39页 |
三、确认集团诉讼方式 | 第39-40页 |
四、在法院中设立专门的金融案件审理机构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