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微博传播:一种蒸腾模式的舆论生成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8页
 一、研究意义第8-10页
 二、理论背景第10-12页
  (一) 影响社会运动的三大宏观结构:变迁、结构、话语第10页
  (二) 公民社会语境下的话语表达第10-11页
  (三) 国家与社会关系第11-12页
 三、文献回顾第12-15页
  (一) 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和功能研究第12-13页
  (二) 网络舆论对象: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第13页
  (三) 网络舆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研究第13-15页
 四、研究路径与方法第15-18页
  (一) 研究路径第15页
  (二) 研究方法第15-18页
第一章 “蒸腾模式”的舆论生成何以可能第18-23页
 一、社会系统的发展变迁第19-20页
 二、媒介系统的发展变迁第20页
 三、变迁与结构第20-21页
 四、变迁与话语第21-23页
第二章 从现实案例看蒸腾模式的舆论生成第23-41页
 一、微博运用如何策动舆论蒸腾第23-29页
  (一) 记者微博:框定事件的命名标签第23-25页
  (二) 当事人微博:迫使传统媒体作出回应第25-27页
  (三) 思想团体微博群由虚拟表达走向现实作为第27-29页
 二、思想团体如何在微博传播中寻求对话空间第29-35页
  (一) 灵活转换话语框架第30-31页
  (二) 区隔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第31-33页
  (三) 去意识形态化第33-34页
  (四) 打好“擦边球”第34-35页
 三、微博传播如何推动传统媒体的范式修订第35-41页
  (一) 微博直播:压缩了新闻生产周期、扩充了信息来源第36-37页
  (二) 微博舆情:框定了新闻生产的叙事架构第37-38页
  (三) 微博运用:将新闻生产的后台“前台化”第38-41页
第三章 蒸腾模式舆论生成的局限性第41-45页
 一、公域与私域区隔模糊议题讨论的公共性容易偏离第41-42页
 二、事件公众缺乏稳定性议题讨论的持久性不易建立第42页
 三、自我赋权与过度沟通易滑入“群体极化”怪圈第42-43页
 四、作为权力和资源领地易被利益群体操控第43-45页
第四章 蒸腾模式的舆论生成何以可为第45-53页
 一、一批新媒体事件的集体示范第45-46页
 二、深化传统媒体的“体制改造”第46-47页
 三、国家社会关系亟需转型第47-48页
 四、“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型与重构第48-53页
  (一) 理念更新第48-50页
  (二) 践行制度第50-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社区报的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影视明星负页新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