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运输与设备论文--井下运输与设备论文--输送机运输论文

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转弯段参数分析及动态仿真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的应用第9-10页
   ·平面转弯国内外发展水平及研究概况第10-16页
     ·国外发展水平及研究概况第10-13页
     ·国内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研究概况:第13-16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6-19页
第二章 三托辊的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转弯段受力分析第19-51页
   ·引言第19页
   ·自然水平变向实现的措施第19-23页
   ·转弯段的三维力学模型及受力分析第23-30页
   ·转弯段曲率半径的推导第30-35页
     ·根据力的平衡推导曲率半径第30-31页
     ·按照输送带侧边的最大应力条件推导转弯半径[21]第31-34页
       ·按外侧托辊不离开输送带的限制条件推导转弯半径第34-35页
   ·各个参数和对转弯半径影响关系的分析第35-46页
     ·承载分支单位长度质量和转弯半径之间的关系第36-37页
     ·转弯半径和内曲线抬高角之间的关系第37-38页
     ·转弯半径和托辊安装支撑角之间的关系第38-40页
     ·转弯半径和内外侧槽角之间的关系第40-43页
     ·转弯半径和转弯角度之间的关系第43-45页
     ·转弯半径和转弯段最大张力之间的关系第45-46页
   ·转弯段每米运行阻力与槽角的关系第46-49页
   ·转弯段结构限制条件与采取的措施第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其他类型的托辊组布置的转弯段受力分析第51-67页
   ·引言第51-52页
   ·四托辊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转弯段受力情况第52-54页
   ·V 型托辊转弯段受力情况第54-55页
   ·五托辊组转弯段受力情况第55-56页
   ·各托辊组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曲率半径的计算第56-57页
   ·各托辊类型输送机槽角与转弯半径的关系第57-60页
   ·设计中的几个注意事项第60-61页
   ·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应用实例第61-64页
     ·概述第61页
     ·平面布置特点第61-62页
     ·性能及特点第62-63页
     ·电器控制系统第63-64页
     ·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第64页
     ·设备选型及检修维护第64页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四章 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67-90页
   ·引言第67页
   ·胶带的静、动特性第67-70页
     ·胶带的静特性第67-69页
     ·胶带的动特性第69-70页
   ·胶带的动力模型第70-74页
     ·粘弹性模型的基本概念第70-71页
     ·两种粘弹性模型第71-73页
     ·胶带动力模型的确定第73-74页
   ·胶带等效弹性模量第74-76页
   ·对粘弹性体输送带进行动力学分析的主要方法第76页
   ·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的离散模型第76-83页
     ·基本假设第77页
     ·离散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77页
     ·单元划分第77-78页
     ·直线段输送带单元动力学模型第78-79页
     ·转弯段输送带动力学模型第79-80页
     ·带式输送机的运行阻力第80-82页
     ·重锤的拉紧位移分析第82-83页
     ·驱动单元动力学模型第83页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第83-88页
     ·各单元力学方程的推导第83-86页
     ·输送机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第86-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五章 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动态仿真第90-117页
   ·引言第90页
   ·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第90-91页
   ·动力学模型的求解第91-92页
   ·动态学仿真程序的编制第92-97页
   ·某矿用头部驱动输送机的动态分析计算第97-98页
   ·动态分析结果第98-115页
     ·启动运行第99-111页
     ·制动仿真第111-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123页
   ·结论第117-118页
   ·展望第118-123页
致谢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9-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螺旋筛分破碎机工作装置的受力分析及优化
下一篇: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液压自动张紧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