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3-19页 |
·病例资料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8页 |
·使用仪器 | 第13-15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血样标本的采集、保存和测定 | 第16-18页 |
·X 线胸片检查和病原菌鉴定 | 第18页 |
·观察指标 | 第18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18-19页 |
结果 | 第19-30页 |
·一般情况 | 第19页 |
·VAP 组、NVAP 组和健康正常组各营养、免疫、炎性和临床评分指标的比较 | 第19-27页 |
·三组基线水平各指标的比较 | 第19-20页 |
·VAP 组和NVAP 组各营养免疫指标的比较 | 第20-22页 |
·VAP 组和NVAP 组各免疫指标的比较 | 第22-24页 |
·VAP 组和NVAP 组各炎性指标的比较 | 第24-25页 |
·VAP 组和NVAP 组各临床评分指标的比较 | 第25-27页 |
·机械通气患者 VAP 组与 NVAP 组营养免疫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模型回归分析 | 第27-29页 |
·VAP 组1 周时营养指标进行Logistic 模型回归分析 | 第27页 |
·VAP 组1 周时免疫指标进行Logistic 模型回归分析 | 第27-28页 |
·VAP 组1 周时营养免疫指标进行Logistic 模型回归分析 | 第28-29页 |
·瘦素标准曲线 | 第29页 |
·VAP 病原菌资料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40页 |
·概述 | 第30-31页 |
·营养与VAP 发生的相关性 | 第31-33页 |
·免疫与VAP 发生的相关性 | 第33-35页 |
·炎性指标的变化在VAP 发生中的意义 | 第35-37页 |
·临床评分指标在VAP 发生中的意义 | 第37-38页 |
·营养免疫与VAP 发生相关性比较 | 第38页 |
·本研究的缺点与不足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附图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综述 | 第4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