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致谢 | 第9-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 ·沙门氏菌概况及危害 | 第14页 |
| ·SELEX 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 ·SELEX 技术的发展和优点 | 第14-15页 |
| ·SELEX 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 ·SELEX 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 第16-19页 |
| 第二章 体外 SELEX 技术筛选沙门氏菌 O8 适体方法的建立 | 第19-30页 |
| ·材料 | 第19-21页 |
| ·随机 ssDNA 文库的构建、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19页 |
| ·沙门氏菌悬液的制备 | 第19页 |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19-20页 |
| ·其它试剂 | 第20页 |
|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 ·方法 | 第21-25页 |
| ·SELEX 筛选过程 | 第21页 |
| ·比较两种方法制备 ssDNA 富集库 | 第21-23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扩增产物 | 第23-24页 |
| ·PCR 产物纯化 | 第24页 |
| ·各轮 ssDNA 富集库与沙门氏菌 O8 结合率的测定 | 第24-25页 |
| ·结果 | 第25-28页 |
| ·不对称 PCR 法制备 ssDNA 富集库 | 第25页 |
| ·M-280 链霉亲和素磁珠制备 ssDNA 富集库 | 第25-26页 |
| ·ssDNA 富集库与沙门氏菌 O8 的 SELEX 筛选 | 第26-27页 |
| ·各轮 ssDNA 富集库与沙门氏菌 O8 结合率的测定 | 第27-28页 |
| ·讨论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适体的克隆、测序 | 第30-50页 |
| ·材料 | 第30-31页 |
| ·培养基配制 | 第30页 |
| ·克隆相关试剂 | 第30-31页 |
| ·测序 | 第31页 |
| ·方法 | 第31-33页 |
| ·第 9 轮筛选产物的扩增和扩增产物的纯化 | 第31页 |
| ·PCR 纯化产物的克隆 | 第31-32页 |
| ·测序 | 第32页 |
| ·适体序列分析 | 第32-33页 |
| ·结果 | 第33-48页 |
| ·克隆适体一级结构同源性分析 | 第33-43页 |
| ·克隆适体二级结构预测 | 第43-48页 |
| ·讨论 | 第48页 |
| ·小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沙门氏菌 O8 适体的结合率、特异性鉴定和分析 | 第50-60页 |
| ·材料 | 第50页 |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50页 |
| ·主要试剂 | 第50页 |
| ·主要仪器 | 第50页 |
| ·方法 | 第50-52页 |
| ·克隆菌质粒抽提 | 第50-51页 |
| ·地高辛标记的 ssDNA 的制备 | 第51页 |
| ·克隆适体与沙门氏菌 O8 的结合率测定 | 第51页 |
| ·克隆适体与沙门氏菌 O8 的饱和力测定 | 第51页 |
| ·克隆适体与沙门氏菌 O8、反筛菌的特异性检测 | 第51-52页 |
| ·建立荧光基团标记适体 B10 快速鉴定沙门氏菌 O8 的检测方法 | 第52页 |
| ·荧光适体 B10 的灵敏度检测 | 第52页 |
| ·结果 | 第52-58页 |
| ·克隆适体与沙门氏菌 O8 结合率的测定结果 | 第52-54页 |
| ·克隆适体与沙门氏菌 O8 的饱和力测定结果 | 第54-55页 |
| ·克隆适体与沙门氏菌 O8、反筛菌的特异性检测结果 | 第55-56页 |
| ·荧光基团标记适体 B10 快速鉴定沙门氏菌 O8 的检测结果 | 第56-57页 |
| ·荧光适体 B10 灵敏度检测结果 | 第57-58页 |
| ·讨论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页 |
| ·创新点 | 第60页 |
| ·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