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致谢 | 第8-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 ·胶乳附聚法概述 | 第15-16页 |
| ·胶乳附聚法简介 | 第15页 |
| ·胶乳附聚方法研究进展 | 第15页 |
| ·胶乳附聚法的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附聚方法的分类 | 第16-17页 |
| ·机械搅拌附聚法 | 第16页 |
| ·压力附聚法 | 第16页 |
| ·冷冻附聚法 | 第16页 |
| ·醋酸附聚法 | 第16-17页 |
| ·有机试剂附聚法 | 第17页 |
| ·胶乳附聚法 | 第17页 |
| ·其它附聚方法 | 第17页 |
| ·胶乳附聚机理研究 | 第17-20页 |
| ·乳胶粒的双电层模型 | 第17-18页 |
| ·胶乳附聚过程研究 | 第18-20页 |
| ·附聚胶乳的研究进展 | 第20页 |
| ·附聚胶乳的应用前景 | 第20-21页 |
| ·附聚胶乳在基础胶乳粒径放大方面的应用前景 | 第20-21页 |
| ·附聚胶乳在改性树脂等材料领域的应用 | 第21页 |
| ·附聚胶乳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21页 |
|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 ·本文的立题依据 | 第21-22页 |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2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丙烯酸酯类附聚剂的合成与研究 | 第24-32页 |
| ·前言 | 第24页 |
|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 ·主要实验原料 | 第24-25页 |
|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25页 |
| ·样品表征 | 第25-26页 |
| ·固含量分析 | 第25页 |
| ·转化率计算 | 第25-26页 |
| ·胶乳粒径测定 | 第26页 |
| ·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 第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 ·单体不同对附聚胶乳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引发剂不同对附聚胶乳的影响 | 第27-28页 |
| ·乳化剂不同对附聚胶乳的影响 | 第28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反应时间与转化率关系 | 第29-30页 |
| ·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探讨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P(BA-co-AA)附聚胶乳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 第32-39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 ·主要实验原料 | 第32页 |
| ·两步乳液聚合法制备 P(BA-co-AA)附聚胶乳 | 第32-33页 |
| ·样品表征 | 第33-34页 |
| ·附聚剂结构红外表征 | 第33页 |
| ·附聚剂胶乳粒径分析 | 第33页 |
| ·附聚胶乳 pH 值分析 | 第33页 |
| ·附聚剂胶乳电位分析 | 第33页 |
| ·附聚剂胶乳透射电镜分析 | 第33-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 ·附聚剂 FT-IR 分析 | 第34页 |
| ·单体组成和配比对附聚胶乳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 ·体系 pH 值对附聚胶乳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 ·附聚剂胶乳粒径分析 | 第36-37页 |
| ·附聚剂胶乳电位分析 | 第37页 |
| ·附聚剂胶乳透射电镜分析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胶乳附聚法制备大粒径 PBA 胶乳 | 第39-49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 ·主要实验原料 | 第39页 |
| ·待附聚 PBA 胶乳的制备 | 第39-40页 |
| ·附聚实验 | 第40页 |
| ·附聚实验的放大研究 | 第40-41页 |
| ·样品表征 | 第41页 |
| ·胶乳电位值的测试 | 第41页 |
| ·胶乳粒径测试 | 第41页 |
| ·胶乳透射电镜分析 | 第41页 |
| ·胶乳扫描电镜分析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 ·附聚温度对附聚实验的影响 | 第41-42页 |
| ·附聚时间对附聚实验的影响 | 第42-43页 |
| ·附聚剂胶乳用量对待附聚 PBA 乳胶性能的影响 | 第43页 |
| ·附聚前后待附聚 PBA 胶乳的粒径分析 | 第43-44页 |
| ·附聚剂用量对待附聚 PBA 乳胶粒径放大的影响 | 第44-45页 |
| ·不同附聚剂胶乳用量对 PBA 粒子尺寸分布的影响 | 第45-46页 |
| ·附聚后胶乳透射电镜分析 | 第46-48页 |
| ·附聚前后胶乳扫描电镜分析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胶乳附聚法制备大粒径 ASA 胶乳 | 第49-60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 ·主要实验原料 | 第49-50页 |
| ·附聚剂胶乳的合成 | 第50页 |
| ·ASA 树脂材料的制备 | 第50-51页 |
| ·样品表征 | 第51-52页 |
| ·胶乳粒径分析 | 第51页 |
|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页 |
| ·ASA 树脂热失重(TG)分析 | 第51页 |
| ·ASA 树脂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51页 |
| ·树脂断面扫描电镜分析 | 第51-52页 |
| ·树脂冲击性能测试 | 第52页 |
| ·树脂拉伸性能测试 | 第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 ·胶乳的粒径分析 | 第52页 |
| ·ASA 树脂红外光谱分析 | 第52-53页 |
| ·ASA 树脂热失重(TG)分析 | 第53-54页 |
| ·ASA 树脂的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54-55页 |
| ·ASA 树脂的微观断裂形貌分析 | 第55-56页 |
| ·附聚剂用量对缺口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 ·附聚剂用量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专利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