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陶瓷颜色审美中“素”文化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侧重于文献研究 | 第10-11页 |
·跨学科研究 | 第11页 |
·个案分析研究 | 第11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传统“素”文化解析 | 第12-19页 |
·“素以为绚”——与自然共美的审美观 | 第12-14页 |
·“见素抱朴”——以理统欲的人伦观 | 第14-15页 |
·“绘事后素”——素功留白的颜色观 | 第15-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三章 两宋陶瓷“素”文化审美兴起的社会基础 | 第19-32页 |
·两宋“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 | 第19-22页 |
·儒雅软弱的统治者 | 第19-21页 |
·不论门第的科举制度 | 第21-22页 |
·文化中心的南迁——从粗犷到柔美的审美变化 | 第22-25页 |
·北宋都城开封 | 第23-24页 |
·南宋都城临安 | 第24-25页 |
·“心与理一”淡泊超脱的理学思想 | 第25-27页 |
·两宋陶瓷“素”文化工艺的发展 | 第27-31页 |
·颜色釉料的新材料的运用 | 第27-28页 |
·陶瓷釉面装饰仿工艺的创新运用 | 第28-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两宋陶瓷“素”文化的颜色审美特征 | 第32-52页 |
·古籍中对宋代陶瓷颜色的描述和评价 | 第32-35页 |
·古拙无奢的质朴感 | 第35-48页 |
·无染无为的釉色 | 第35-46页 |
(1)青瓷 | 第35-42页 |
(2)白瓷 | 第42页 |
(3)青白瓷 | 第42-44页 |
(4)黑釉瓷 | 第44-45页 |
(5)均瓷 | 第45-46页 |
·还返于朴的装饰 | 第46-48页 |
·雪貌冰肌的柔弱感 | 第48-49页 |
·以缺为美的素雅感 | 第49-51页 |
·寥若晨星 | 第49-50页 |
·金丝铁线、百圾碎 | 第50页 |
·紫口铁足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两宋陶瓷“素”文化对后世颜色审美观的影响 | 第52-58页 |
·宋代以后“素”文化的发展——仿文化颜色审美观 | 第52-54页 |
·两宋“素”文化对现代设计颜色运用的影响 | 第54-56页 |
·素颜色大意境 | 第55-56页 |
·用色不与物拘,透脱自在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