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东煤业副井场西帮上部蠕滑边坡排水与抗滑桩加固设计研究
| 目录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第2章 边坡工程概况及稳定性分析 | 第16-30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6-17页 |
| ·地形概况 | 第16页 |
| ·地质特征 | 第16页 |
| ·地质构造 | 第16-17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7-19页 |
| ·水文地质概况 | 第17页 |
| ·含水层概况 | 第17-19页 |
| ·蠕滑边坡概况 | 第19-21页 |
| ·蠕滑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21-29页 |
| ·三维模型稳定性分析 | 第21-25页 |
| ·二维模型稳定性分析 | 第25-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蠕滑边坡岩土体的蠕变机制与类型研究 | 第30-37页 |
| ·土质边坡的内部蠕变特性 | 第30-31页 |
| ·蠕变的机理分析 | 第30页 |
| ·蠕变的内在特性 | 第30-31页 |
| ·岩质边坡的内部蠕变特性 | 第31-35页 |
| ·岩质边坡的蠕变发展过程 | 第31-34页 |
| ·岩质边坡的蠕滑类型 | 第34-35页 |
| ·西帮上部蠕滑边坡的破坏类型分析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蠕滑边坡的排水研究及设计 | 第37-47页 |
| ·坡面排水系统设计 | 第37-42页 |
| ·截水沟设计 | 第37-40页 |
| ·排水沟设计 | 第40-42页 |
| ·蠕滑边坡地下排水系统设计 | 第42-46页 |
| ·排水孔的布置与设计 | 第42-45页 |
| ·排水孔的施工要求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5章 抗滑桩加固设计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 | 第47-69页 |
| ·抗滑桩加固的优点及原理 | 第47-48页 |
| ·抗滑桩加固方式的优点 | 第47-48页 |
| ·抗滑桩的抗滑原理 | 第48页 |
| ·抗滑桩加固设计 | 第48-62页 |
| ·抗滑桩设计步骤 | 第48-49页 |
| ·滑坡推力确定 | 第49-53页 |
| ·抗滑桩的布置及设计 | 第53-56页 |
| ·抗滑桩内力计算 | 第56-61页 |
| ·桩身结构设计 | 第61-62页 |
| ·抗滑桩加固前后数值模拟分析 | 第62-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项目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插图清单 | 第78-80页 |
| 插表清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