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比较与完善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第二章 反垄断法宽恕制度概述 | 第10-16页 |
·反垄断法宽恕制度产生的背景 | 第10-11页 |
·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界定 | 第11-14页 |
·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含义 | 第11-12页 |
·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特征 | 第12-14页 |
·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14-16页 |
·符合反垄断法的价值追求 | 第14-15页 |
·符合法律公平正义的要求 | 第15-16页 |
第三章 我国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发展与评析 | 第16-26页 |
·我国垄断协议行为概况 | 第16-18页 |
·我国垄断协议行为的产生及发展 | 第16-17页 |
·我国对垄断协议行为的法律规制 | 第17-18页 |
·我国《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评析 | 第18-21页 |
·执法机构间管辖权混乱 | 第18-19页 |
·惩处力度略低 | 第19-20页 |
·执法机构自由裁量权过大及申请程序过于原则 | 第20页 |
·违反申请义务的后果不明确 | 第20-21页 |
·“两个程序规定”的评析 | 第21-26页 |
·对“规定一”的评析 | 第21-24页 |
·对“规定二”的评析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国外宽恕制度的比较及评析 | 第26-35页 |
·国外宽恕制度的创立及发展概述 | 第26-28页 |
·美国宽恕制度的创立及发展 | 第26-27页 |
·其他国家宽恕制度的引入及发展概况 | 第27-28页 |
·国外宽恕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28-33页 |
·申请者序位及数量 | 第28-30页 |
·申请者义务 | 第30-31页 |
·宽恕程度 | 第31-32页 |
·提出申请及停止侵害的时间要求 | 第32-33页 |
·国外宽恕制度的共同特点 | 第33-35页 |
·有梯度的责任减免 | 第33页 |
·实体条件的具体化 | 第33-34页 |
·透明的程序规则 | 第34-35页 |
第五章 我国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5-42页 |
·实体条件的完善建议 | 第35-40页 |
·申请主体的细化 | 第35-36页 |
·适格申请者序位及数量的细化 | 第36-37页 |
·处罚力度的改进 | 第37-38页 |
·对申请者义务的要求 | 第38-40页 |
·程序条件的完善建议 | 第40-42页 |
·执法冲突的解决机制 | 第40页 |
·引入标记与跨案申请制度 | 第40-41页 |
·建立潜在申请者的匿名咨询渠道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