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来源 | 第10-14页 |
·研究的现状、方法、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笔者调研的具体过程 | 第16-18页 |
·第一期调研 | 第16-17页 |
·第二期调研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安徽宿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概述 | 第18-35页 |
·宿州地区的自然背景与历史沿革 | 第18-20页 |
·宿州的自然背景 | 第19页 |
·宿州的历史沿革 | 第19-20页 |
·安徽宿州地区主要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简述 | 第20-35页 |
·质轻保暖又耐潮的芦苇缨毛窝 | 第20-23页 |
·毛窝简述 | 第20页 |
·毛窝的制作工序 | 第20-23页 |
·祈福纳祥的虎头鞋与五彩斑斓的线娃娃 | 第23-26页 |
·虎头鞋的制作工序 | 第24-26页 |
·线娃娃 | 第26页 |
·威武活现的扎龙与富含创意的花轿 | 第26-29页 |
·扎龙 | 第27-28页 |
·花轿 | 第28-29页 |
·乡土气息浓郁的墉桥剪纸 | 第29-33页 |
·宿州埇桥剪纸名人:刘晓川 | 第30-31页 |
·宿州符离镇剪纸名人:尤彩侠 | 第31-33页 |
·其它典型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品类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安徽宿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分析 | 第35-47页 |
·宿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地域性 | 第35-39页 |
·原料的地域性 | 第36页 |
·题材的地域性 | 第36-39页 |
·造型的地域性 | 第39页 |
·色彩的地域性 | 第39页 |
·宿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实用性 | 第39-44页 |
·民风民俗的体现 | 第40-43页 |
·虎头鞋所蕴含的民俗涵义 | 第40-41页 |
·毛窝取材来源的民俗性 | 第41页 |
·剪纸用途上的民俗性 | 第41-42页 |
·剪纸题材的民俗性 | 第42-43页 |
·满足人们生活需求 | 第43-44页 |
·为衣食住行提供保障 | 第43页 |
·活跃必要的场面 | 第43-44页 |
·丰富宿州人的业余生活 | 第44页 |
·宿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价值 | 第44-47页 |
·形式美的表现 | 第44-45页 |
·功能美的体现 | 第45-46页 |
·文化性的表现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63页 |
一、宿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现状与发展优势 | 第47-57页 |
二、宿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开发与前景展望 | 第57-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