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0 前言 | 第11-13页 |
| 1 综述 | 第13-28页 |
|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外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 | 第14页 |
| ·国内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 | 第14-15页 |
| ·硝酸盐污染的危害 | 第15-17页 |
| ·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 | 第15-16页 |
| ·硝酸盐对家畜等动物的危害 | 第16页 |
| ·硝酸盐对作物的危害 | 第16-17页 |
|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来源 | 第17-19页 |
| ·农耕面源污染 | 第17页 |
| ·污水灌溉 | 第17-18页 |
| ·地表污废水排放 | 第18页 |
| ·固体废弃物的淋滤下渗 | 第18页 |
| ·城市化粪池和污水管的泄漏 | 第18-19页 |
| ·大气沉降 | 第19页 |
| ·硝酸盐污染治理技术 | 第19-22页 |
| ·生物法 | 第19-20页 |
| ·化学方法 | 第20页 |
| ·物理化学方法 | 第20-22页 |
| ·渗透反应墙技术(PRBs) | 第22-24页 |
| ·渗透反应墙的概念 | 第22页 |
| ·渗透反应墙的结构及类型 | 第22-23页 |
| ·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 ·离子交换树脂电再生技术 | 第24-26页 |
| ·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 ·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 ·本课题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6-28页 |
| ·研究思路 | 第26页 |
|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 2 电渗析(ED)法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可行性探究 | 第28-41页 |
| ·材料及装置 | 第28-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32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 ·测试方法 | 第30-31页 |
| ·评价指标 | 第31-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 ·V-I 曲线 | 第32-34页 |
| ·电压的影响 | 第34-37页 |
| ·流量的影响 | 第37-40页 |
| ·等流量入水 | 第37-38页 |
| ·不等流量入水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3 EKR+PRB 系统集成及实验室小试试验研究 | 第41-56页 |
| ·材料和装置 | 第41-43页 |
| ·离子交换膜 | 第41页 |
| ·离子交换树脂 | 第41-42页 |
| ·试验装置 | 第42-43页 |
|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 ·V-I 曲线 | 第45-47页 |
| ·外加电压对电流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外加电压对浓度的影响 | 第48-51页 |
| ·电流效率 | 第51-52页 |
| ·“吸附-电再生-吸附”的周期性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4 EKR+PRB 硝酸盐污染地下水原位治理系统中试试验研究 | 第56-61页 |
| ·材料和装置 | 第56页 |
| ·试验方法 | 第56-5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59页 |
| ·效益分析 | 第59-60页 |
| ·经济效益 | 第59-60页 |
| ·环境及社会效益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
| 参与科研课题情况 | 第71-72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