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汽车的安全性论文

汽车正面碰撞驾驶员胸部的动力学响应及损伤防护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引言第14页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4-16页
   ·正面碰撞中乘员胸部损伤研究现状第16-20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汽车碰撞安全性仿真与乘员损伤理论基础第21-34页
   ·引言第21-22页
   ·多刚体动力学方法第22-29页
     ·多刚体动力学基础第22-24页
     ·单刚体运动学第24-25页
     ·多刚体运动学第25-26页
     ·多刚体动力学第26-27页
     ·碰撞接触算法第27-29页
   ·乘员损伤生物力学基础第29-32页
     ·胸部损伤机理第30页
     ·胸部损伤准则第30-31页
     ·胸部损伤耐受度第31-32页
     ·损伤程度评价方法第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正面碰撞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建立与验证第34-47页
   ·引言第34页
   ·模型建立第34-39页
     ·车体系统建模第34-35页
     ·乘员模型第35-36页
     ·约束系统建模第36-37页
     ·模型优点第37-38页
     ·接触设置第38-39页
     ·模型输入第39页
   ·模型确认和验证第39-46页
     ·模型确认第39-40页
     ·模型验证第40-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基于乘员胸部保护的正面碰撞波形多目标优化第47-59页
   ·引言第47页
   ·两阶梯形等效波形等效过程和验证第47-51页
     ·等效原理第47-49页
     ·等效过程第49-50页
     ·等效波形验证第50-51页
   ·两阶梯形等效波形的优化过程第51-53页
     ·参数敏感度分析及参数筛选第51页
     ·优化模型第51-52页
     ·多目标优化及NSGA-Ⅱ算法第52-53页
   ·两阶梯形等效波形优化分析第53-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汽车正面碰撞驾驶员胸部损伤影响因素分析第59-68页
   ·引言第59页
   ·影响因素分析流程第59-60页
   ·试验设计及胸部损伤程度评价方法第60-62页
     ·正交试验设计及其D-最优性第60-61页
     ·乘员胸部损伤准则第61-62页
   ·影响因素的筛选第62-63页
   ·影响因素分析第63-67页
     ·转向管柱角度第63-64页
     ·座椅座垫刚度第64页
     ·转向管柱压溃特性第64-65页
     ·预紧特性第65页
     ·限力水平第65-66页
     ·气囊泄气孔面积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正面碰撞驾驶员胸部保护的防护措施第68-78页
   ·引言第68-70页
   ·研究模型介绍第70页
   ·乘员损伤分析与评价方法第70-72页
     ·乘员约束系统缓冲分析第70-71页
     ·乘员损伤评价准则第71-72页
   ·采用预紧器保护驾驶员胸部第72-75页
     ·乘员约束系统缓冲分析第73页
     ·乘员损伤评价指标对比分析第73-75页
   ·采用限力器保护驾驶员胸部第75-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全文总结第78-79页
   ·研究工作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附录第84-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钴化合物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斜裁裤装长度影响因素及其板型补正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