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苦参素及间充质干细胞抗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引言第13-17页
 参考文献第15-17页
第一部分 不同剂量苦参素抗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第17-27页
 1 引言第17页
 2 材料第17-18页
   ·实验动物第17页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第17-18页
     ·主要试剂第17-18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18页
 3 方法第18-20页
   ·实验设计第18-19页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复制第18页
     ·动物分组第18-19页
   ·观测指标与方法第19-20页
     ·标本采集第19页
     ·组织固定及 HE 染色第19-20页
     ·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第20页
     ·肾功能测定第20页
   ·统计学分析第20页
 4 结果第20-23页
   ·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第20-21页
   ·肾功能测定第21-23页
     ·血清肌酐(Scr)的变化第21-22页
     ·尿素氮(BUN)的变化第22-23页
 5 讨论第23-24页
 6 结论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27页
第二部分 苦参素抗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第27-38页
 1 引言第27页
 2 材料第27-28页
   ·实验动物第27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27-28页
     ·主要试剂第27-28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8页
 3 方法第28-34页
   ·体内抗氧化动物实验第28-29页
     ·分组第28页
     ·给药第28页
     ·手术过程第28-29页
   ·观测指标与方法第29-33页
     ·标本采集第29页
     ·肾功能测定第29页
     ·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第29-30页
     ·肾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第30-31页
     ·肾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测定第31-32页
     ·肾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SOD)活性测定第32-33页
   ·体外抗氧化实验第33-34页
   ·统计学分析第34页
 4 结果第34-35页
   ·肾功能测定第34页
   ·体内抗氧化指标测定第34-35页
   ·体外抗氧化指标测定第35页
 5 讨论第35-36页
 6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8页
第三部分 间充质干细胞(MSCs)抗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第38-54页
 1 引言第38-39页
 2 材料第39-40页
   ·实验动物第39页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第39-40页
     ·主要试剂第39-40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0页
 3 方法第40-43页
   ·实验设计第40-42页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复制第40页
     ·大鼠骨髓 MSCs 分离及培养纯化第40-41页
     ·成骨细胞诱导第41页
     ·成脂肪细胞诱导第41页
     ·流式细胞术鉴定第41页
     ·肾包膜下 MSCs 的注射第41页
     ·动物分组第41-42页
   ·观测指标与方法第42-43页
     ·标本采集第42页
     ·组织固定及 HE 染色第42-43页
     ·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第43页
     ·肾功能测定第43页
   ·统计学分析第43页
 4 结果第43-48页
   ·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第43-46页
     ·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第43-44页
     ·MSCs的成骨诱导第44页
     ·MSCs的成脂诱导第44-45页
     ·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第45-46页
   ·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第46页
   ·肾功能测定第46-48页
     ·血清肌酐(Scr)的变化第46-47页
     ·尿素氮(BUN)的变化第47-48页
 5 讨论第48-49页
 6 结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第四部分 苦参素与MSC联合抗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第54-59页
 1 引言第54页
 2 材料第54-55页
   ·实验动物第54页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第54-55页
     ·主要试剂第54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54-55页
 3 方法第55-56页
   ·实验设计第55-56页
     ·分组第55页
     ·给药第55页
     ·肾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复制及包膜下注射第55-56页
   ·观测指标与方法第56页
     ·标本采集第56页
     ·肾功能测定第56页
   ·统计学分析第56页
 4 结果第56-57页
   ·肾功能测定第56-57页
 5 讨论第57页
 6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59页
附录第59-60页
 个人简历第59页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第59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及参与发表的论文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综述:肾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研究进展第61-70页
 1 病理生理过程第61-62页
 2 新治疗方案第62-66页
   ·细胞对缺氧的适应反应第62-63页
   ·再灌注阶段第63-64页
   ·灌注后的修复阶段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夏枯草总三萜对急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大鼠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BAFF/BAFF-R介导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上调胶原性关节炎大鼠B淋巴细胞的功能及芍药苷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