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风险社会境遇中的政策风格初论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3页
 一、 研究缘起: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8-9页
 二、 研究问题与目标第9页
 三、 文献综述与研究评价第9-11页
  (一) 国内外研究回溯第9-11页
  (二) 研究评价与思考第11页
 四、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第11-13页
  (一) 研究方法第11-12页
  (二) 逻辑框架第12-13页
第一章 作为风格的公共政策第13-23页
 一、 政策风格的生成逻辑第13-15页
  (一) 政策过程、政策周期、政策变迁第13-14页
  (二) 政策范式与政策风格第14-15页
 二、 政策风格的基本要件第15-23页
  (一) 政策风格的内涵与特性第15-17页
  (二) 政策风格的结构与类别第17-19页
  (三) 政策风格的影响要素第19-23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构建第23-33页
 一、 风险社会维度的政策风格变迁理论基础第23-30页
  (一) 风险社会第23-25页
  (二) 历史制度主义第25-27页
  (三) 政策学习第27-30页
 二、 分析框架:过程的视角第30-33页
  (一) 政策风格变迁的一般机理第30-31页
  (二) 研究路径与框架建构第31-33页
第三章 中国政策风格的嬗变与动力考察第33-43页
 一、 新中国政策风格的历史检视与评析第33-39页
  (一) 1949—1978:政治导向——官僚权威第33-35页
  (二) 1978—21世纪初:经济导向——专家治国第35-37页
  (三) 新世纪至今:混沌交叉——利益妥协第37-39页
 二、 中国政策风格变迁的动力机制探寻第39-43页
  (一) 制度变迁第39-41页
  (二) 政策系统自身内部的调适第41-42页
  (三) 突发事件的触发效应第42-43页
第四章 “双重风险”与中国政策风格转型第43-53页
 一、 全球化背景下的“双重风险”与政策困境第43-47页
  (一) 全球化与中国的“双重风险”第43-45页
  (二) 风险与政策困境第45-47页
 二、 新兴政策风格初现端倪第47-49页
  (一) 政策风格转型的种种表征第47-48页
  (二) 中国政策风格前瞻:社会导向—多元合作第48-49页
 三、 跨越风险社会——新兴政策风格的型塑与维持第49-53页
  (一) 公民社会——抵御风险的选择第49-50页
  (二) 复合治理——化解风险的多元路径第50页
  (三) 信任维持——“妥协—合作”的心理基石第50-51页
  (四) 创新学习——“风险—危机—常规”的关键第51-52页
  (五)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共担共存可持续的桥梁第52-53页
结语第53-55页
 一、 研究路径总结与反思第53页
 二、 问题回顾与主要结论第53-54页
 三、 研究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一、 中文专著第55-56页
 二、 中文期刊第56-57页
 三、 外文文献第57页
 四、 网络报导及其他第57-58页
后记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电子政府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市场经济下的政府有效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