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坳陷中新生界火成岩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2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2-17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2-14页 |
·盆地演化及地层特征 | 第14-17页 |
·盆地前新生代基底构造演化及地层分布特征 | 第14-15页 |
·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地层特征 | 第15-17页 |
第三章 火成岩的岩石类型及空间分布 | 第17-23页 |
·火山熔岩类 | 第17-20页 |
·玄武岩 | 第17页 |
·安山岩类 | 第17-19页 |
·英安岩 | 第19页 |
·酸性熔岩类 | 第19-20页 |
·火山碎屑熔岩类 | 第20页 |
·火山碎屑岩类 | 第20-21页 |
·火山集块岩 | 第20页 |
·火山角砾岩 | 第20-21页 |
·火山凝灰岩 | 第21页 |
·沉积火山碎屑岩类 | 第21-22页 |
·火山碎屑沉积岩类 | 第22页 |
·浅成侵入岩类 | 第22-23页 |
第四章 火山岩岩相特征及时空展布规律 | 第23-35页 |
·火山岩的岩相类型及其特征 | 第23-25页 |
·爆发相 | 第23-24页 |
·溢流相 | 第24页 |
·火山沉积相 | 第24页 |
·浅成侵入相 | 第24-25页 |
·火山岩岩相组合类型及空间展布规律 | 第25-28页 |
·单井火山岩岩相与相序组合 | 第25-28页 |
·火山岩岩相在剖面上的展布规律 | 第28页 |
·火山岩岩相平面分布规律 | 第28-35页 |
·新生界火山岩岩相平面分布规律 | 第28-29页 |
·中生界火山岩岩相平面分布规律 | 第29-35页 |
第五章 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35-46页 |
·样品制备与分析方法 | 第35页 |
·火山岩岩石系列及其类型 | 第35-37页 |
·火山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7页 |
·中生界火山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7页 |
·新生界火山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7页 |
·火山岩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7-46页 |
·中生界酸性岩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 第37-38页 |
·中生界中性岩的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 第38-39页 |
·中生界基性岩的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 第39页 |
·新生界基性火山岩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 第39-40页 |
·新生界辉绿岩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 第40-46页 |
第六章 火成岩的年代学 | 第46-54页 |
第七章 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 | 第54-63页 |
·中生界酸性岩的成因 | 第54-56页 |
·中生界中性岩的成因 | 第56-57页 |
·中生界基性岩的成因 | 第57-58页 |
·新生界基性岩的成因 | 第58-60页 |
·岩石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 第60-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