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与收敛--基于22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导论 | 第9-21页 |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选题目的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述评 | 第11-19页 |
·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界定 | 第11页 |
·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与收敛性 | 第11-14页 |
·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14-19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全要素能源效率模型 | 第21-26页 |
·DEA 模型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 | 第21-23页 |
·DEA 模型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 | 第22-23页 |
·SBM 模型 | 第23-26页 |
·环境 DEA 技术 | 第23页 |
·SBM 方向性距离函数 | 第23-24页 |
·Luenber 生产率指标及其分解 | 第24-26页 |
3 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26-34页 |
·区域划分与数据处理 | 第26-28页 |
·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趋势分析 | 第28-30页 |
·全国层面 | 第28-30页 |
·区域层面 | 第30页 |
·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空间分异分析 | 第30-34页 |
·全要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分析 | 第30-32页 |
·全要能源效率的地域类型划分 | 第32-34页 |
4 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收敛性分析 | 第34-41页 |
·收敛机制 | 第34-35页 |
·影响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 第35-36页 |
·收敛 | 第36-37页 |
·收敛 | 第37-41页 |
·基本模型 | 第37页 |
·控制变量说明 | 第37-38页 |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1-44页 |
·基本结论 | 第41页 |
·政策建议 | 第41-43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