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文

省际结合部散杂居民族生态移民研究--以内蒙古阿拉善巴彦霍德嘎查为例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第10-11页
  (一) 选题缘由第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 相关问题研究述评第11-17页
  (一) 省际结合部少数民族研究第11-13页
  (二) 国内生态移民研究第13-16页
  (三) 阿拉善左旗研究第16-17页
 三、 研究理论与方法、内容及创新点第17-19页
  (一) 研究理论与方法第17-19页
  (二) 研究内容第19页
  (三) 创新点第19页
 四、 论文撰写说明第19-21页
第一章 田野调查点概述第21-33页
 一、 阿拉善盟第21-25页
  (一) 位置与面积第21-22页
  (二) 行政区划第22-23页
  (三) 境域变迁第23-24页
  (四) 行政管理第24-25页
 二、 巴彦霍德第25-33页
  (一) 玛拉沁广场第26-27页
  (二) 巴彦浩特农牧业科技示范区概况第27-29页
  (三) 智能育苗中心第29-30页
  (四) 蔬菜保鲜库第30-31页
  (五) 构件式温棚第31-33页
第二章 生活在别处——“奇石”从业者第33-52页
 一、 初入田野第33-35页
  (一) 基本情况第33页
  (二) 那日苏从业状况第33-34页
  (三) 那日苏子女教育第34-35页
 二、 搬迁前后家中固定资产及其使用第35-36页
 三、 搬迁前后生产、生活的收入与支出结构变化第36-39页
  (一) 搬迁前第36-37页
  (二) 搬迁后第37-39页
 四、 满意度、适应度及民族宗教活动调查第39-42页
  (一) 满意度调查第39-41页
  (二) 适应度调查第41页
  (三) 民族、宗教活动调查第41-42页
 五、 那日苏与草场第42-44页
  (一) 草场承包落户第42-43页
  (二) 矛盾的产生第43-44页
 六、 那日苏与阿拉善奇石第44-52页
  (一) 牧民奇石城第44-46页
  (二) 石嘴山全国奇石展第46-50页
  (三) 其他牧民采访第50-52页
第三章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卖部经营者第52-63页
 一、 祥和商店第52-56页
  (一) 祥和商店的经营之道第53页
  (二) 景奶奶眼中巴彦霍德嘎查变化第53-54页
  (三) 不能说出口的现状第54-56页
 二、 祁大商店第56-63页
  (一) 祁大商店的经营之道第57-58页
  (二) 祁成云搬迁情况第58-59页
  (三) 搬迁前后家中固定资产及其使用第59页
  (四) 满意度调查第59-63页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第63-69页
 一、 规划现代化的反思第65-67页
  (一) 规划现代化与传统游牧民第65-66页
  (二) 规划与治理第66-67页
 二、 生态移民的未来之路——共生互补第67-69页
结语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7页
致谢第77-78页
附录 A:那日苏采访实录第78-81页
附录 B:阿拉善左旗行区图第81-82页
附录 C:调研问卷第82-91页
附录 D: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的学术会议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融发展、融资服务与贫困关系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国林业碳汇交易的法律制度构建